桂花

月地云丛花意妍,清芬曾向窦家传。

登山不愧自招隐,斫树莫名谁学仙。

香换西风埋麝腹,种分南海蕴龙涎。

玉杯甘露何从得,欲折蟾枝是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月光下的大地,云雾中的花朵娇艳欲滴,清雅的香气曾传遍窦家。
登高无愧于隐士的身份,砍树不知为何要学仙人之道。
秋风吹过,香气被埋藏在麝香的腹部,种子来自南海,蕴藏着龙涎香的气息。
如何能获得如甘露般的美酒,想要折取月桂枝头又是多少年的心愿。

注释

月地:月光下的大地。
云丛:云雾中的丛生植物。
窦家:可能指某人家族或名门。
招隐:隐居,引申为有隐士之志。
学仙:追求成仙,道教修炼。
麝腹:麝香动物的腹部,常用来形容香气浓郁。
玉杯甘露:比喻珍贵的美酒。
蟾枝:月桂树的枝条,古人常以之象征高洁。

鉴赏

这首诗名为《桂花》,作者是宋代诗人董嗣杲。诗中描绘了桂花的美丽与香气,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首句“月地云丛花意妍”形象地展现了桂花在月光下如云朵般簇拥,花朵娇艳动人。次句“清芬曾向窦家传”暗示桂花的清香源远流长,有着窦家(可能指窦滔,唐代诗人)的传统传承。

“登山不愧自招隐”表达了诗人对桂花品格的赞美,认为它如同隐士一般高洁,无愧于自然的赋予。接下来的“斫树莫名谁学仙”则进一步强调桂花的超凡脱俗,暗示其具有某种神秘的仙气。

“香换西风埋麝腹,种分南海蕴龙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桂花的香气比作麝香和龙涎香,显示其珍贵和独特。最后一句“玉杯甘露何从得,欲折蟾枝是几年”以玉杯盛甘露和折取月宫桂枝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向往和珍视,感叹得到如此佳品的不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桂花的美丽、香气和高尚品质,同时也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桃花

占取韶光二月时,妒红深浅漫成蹊。

暗销春恨含烟薄,靓落晨妆受雨低。

忆树自伤前度种,见花谁想去年题。

武陵源上风光异,引得渔翁过此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桐花

清明疏雨洗芳天,烂积霞英涨晓暄。

香蔼路阴埋古井,枝缠瓦影接颓垣。

琴村鼓舜无遗调,圭叶封唐岂戏言。

此本自云花自委,丛生树子堕秋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海棠花

鹦柔猩艳胜西川,有色无香意态妍。

吟令美招名友聚,眠春羞并醉妃传。

锦城红濯垂丝雨,绣幄青笼秉烛烟。

莫待胭脂成粉去,月明便好泛金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涌金池

一道香沟压郭西,粉墙低护石阶危。

短碑数尺镌何字,清泰三年凿此池。

桥市浣衣无空处,庙门卖卜有灵时。

碧桃自趁东流水,暗老春光水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