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朔抵高凉秋郊旷望

销愁依旷野,所见亦芸芸。

耳目来幽绪,水山出大文。

新禾翻碧浪,平楚入苍云。

兵气林峦外,秋容变夕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秋时节在高凉郊外远眺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联“销愁依旷野,所见亦芸芸”,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借广阔田野以消解心中愁绪的心境,同时暗示了眼前的景象繁复多样,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丰富而深邃的背景。

颔联“耳目来幽绪,水山出大文”,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仿佛每一处山水都蕴含着深邃的意义,激发了他的情感与思考。

颈联“新禾翻碧浪,平楚入苍云”,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田野的景象。新长的稻谷随风起伏,如同碧绿的波浪,而远处的树林则渐渐融入了苍茫的云雾之中,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尾联“兵气林峦外,秋容变夕氲”,将视角转向远方,暗示了外部世界的动态与变化。虽然远处的山峦间似乎弥漫着某种不详的气息(“兵气”),但随着夕阳的余晖散去,整个世界似乎又归于平静与和谐(“秋容变夕氲”)。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和变迁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秋郊外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与心灵触动,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中秋雨宿古月流新独对有感作秋月篇

中秋雨洗月如玉,玉露还将寒兔浴。

万载冰轮物外悬,九霄清气谁相束。

太虚仙子御风行,剪雾裁云那敢触。

流华掩映落人间,轻鲜若霜迷远瞩。

高凉征客意有馀,倚棂独坐思断续。

未许金樽照月浮,虚劳霓羽动秋曲。

婵娟久对色如银,桂子微摇空似绿。

月趁秋来秋载月,开颜写素为余告。

了然不觉沁心魂,秋月于人俱有欲。

秋愿光辉月愿明,人愿秋月光明足。

千年永继八衢灯,四海同瞻不夜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沃]韵

高凉秋意

造物平分四令兮,胡为凄此秋阴。

吾将矫首而秋问兮,恣余胸之所寻。

露何德而比玉兮,风何贵而称金。

云谁拭而如雪兮,月谁修而似琛。

潮何昵而胎壮兮,木何仇而罢森。

嗟日月之长勤兮,悼飘回之屡侵。

时过中而渐敛兮,气始洁而收淫。

天既高而木落兮,人未归而远临。

忽驱驰以并逐兮,亦余怀之所歆。

嘉南州之炎德兮,羡松竹之有林。

烟浮壑而澄潦兮,光拂岫而染涔。

曾欷歔余郁悒兮,听空外之希音。

恨胡笳之未已兮,劳寄远之寒砧。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荒深。

汩莽莽于涯角兮,时瀰漫而增霪。

曾不知夫蕙华之既落兮,犹窃冀夫芰荷之可衽。

哀凤冈之稀梧兮,叹鹿野之无芩。

鹰祭鸟而横厉兮,燕依鸿而自愔。

蝉寂静而晨咽兮,虫历乱而宵吟。

览察时物其如此兮,余悲夫孤臣孽子何以为心。

物有微而陨性兮,时屡逝而光沉。

余永念夫溟海之怒立兮,愧蓐收之难禁。

吾令望舒弭节兮,飞廉至而骤骎。

帅奔电而来御兮,闭丰隆而使瘖。

我生不辰而逢彼兮,彼亦安能为岁而作霖。

美超忽而逾远兮,魂销铄而赴燖。

思九丘之浩博兮,尔何怀乎故襟。

何所独无荪蘅兮,孰求凤而少琴。

历吉日吾将行兮,谁烹鱼而溉鬵。

饮朝兰之坠泽兮,怀夕英以自斟。

勉升降以离合兮,盼西归之渺禽。

怀余情而不发兮,余安能舍山隰而问裯衾。

及榛苓之可睇兮,扫胶葛之腥阴。

折若木以拂日兮,迎少皞于昆岑。

吾令帝阍开阖兮,毋此商而彼参。

及时岁之未央兮,振终古而在今。

形式: 乐府曲辞

拟灭胡歌三绝(其一)

鸭绿江头秋水溟,燕支山下晓笳停。

汉时玉塞休中闭,此日金微即外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青]韵

拟灭胡歌三绝(其二)

中原杂种莫相侵,皎日安能翳尺阴。

酋首终须悬汉阙,帝羓久在杀胡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