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贾祠

雀窥虚幕草盈墀,日暮谁来吊古祠。

楚国椒兰犹自化,汉庭绛灌更何知。

千秋放逐同时命,一样牢愁有盛衰。

天遣蛮荒发文藻,人间何处不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屈贾祠》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屈原和贾谊两位历史人物的追思,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命运与精神的深刻感慨。

首联“雀窥虚幕草盈墀,日暮谁来吊古祠”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祠堂内空旷而静谧的景象,雀鸟窥视着空荡的殿堂,青草茂盛地覆盖了台阶,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沉的氛围,暗示着两位伟大文人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仍在世间流传。

颔联“楚国椒兰犹自化,汉庭绛灌更何知”运用对比手法,将屈原的楚国与贾谊的汉庭进行对比。屈原以椒兰象征高洁之志,即使在楚国动荡中仍坚守自我;而贾谊虽才华横溢,却遭遇了汉廷中绛灌(指周勃、陈平)等保守势力的排挤,无法施展抱负。这一对比凸显了两位文人在不同政治环境下的命运差异。

颈联“千秋放逐同时命,一样牢愁有盛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屈原和贾谊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曾遭受放逐的命运,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对理想的深切忧虑。这里强调了他们共同面对的困境与情感共鸣,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人物命运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尾联“天遣蛮荒发文藻,人间何处不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屈原和贾谊作品的敬仰之情,认为上天派遣他们在蛮荒之地留下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与文学遗产。同时,这句话也寄托了诗人对古今文人之间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系的感慨,无论身处何地,对文学与精神的追求与思念都是相通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崇敬与反思,以及对历史命运与个人际遇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过马氏宫址(其一)

此地当年歌舞盈,沈沈别殿台二更。

一时粉黛齐同首,东野新填乐府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过马氏宫址(其二)

俄令野屋化千门,匠手居然帝业尊。

开遍夭桃又秾李,东风忙煞会春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野望

由来卑湿地,怅望一凄迷。

远服通三郡,蛮烟接五溪。

思亲无雁过,为客又莺啼。

贫病孤舟好,天南息鼓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题橘洲僧楼

搴裳涉芳洲,泽国草萋碧。

湘柳摇青春,湘花比颜色。

淼淼烟波独倚楼,楚天望断木兰舟。

此间自古多离别,日暮江空我欲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