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薪舫不至

大隐堂中岸角巾,尚叨微禄不忧贫。

未论方朔一囊粟,正乏支离十束薪。

泽国烟波偏苦雨,梅天蒸润更兼旬。

扁舟会泛江湖去,鸥鸟相随作散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大隐堂中的隐士形象,他头戴角巾,虽享受着微薄的官禄,却能悠然自得,不为物质所困。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淡泊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首联“大隐堂中岸角巾,尚叨微禄不忧贫”,开篇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心境。大隐堂是隐居之所,岸角巾则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装束,象征着高洁的品性。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仍能享受微薄的官禄,内心无惧贫穷,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颔联“未论方朔一囊粟,正乏支离十束薪”,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刻画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方朔是汉代的文学家,此处借指隐士对物质的淡漠,即使像方朔那样拥有少量的粮食,也无足挂齿。而“支离”则形容生活困顿,这里指隐士正面临柴薪短缺的问题,生活颇为艰难。

颈联“泽国烟波偏苦雨,梅天蒸润更兼旬”,描绘了江南水乡连绵不断的雨水天气,给隐士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泽国指的是多水的地区,烟波则是水面上的雾气,苦雨则强调了雨水之多,梅天则指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也是雨水较多的时候。这句诗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了隐士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尾联“扁舟会泛江湖去,鸥鸟相随作散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扁舟泛于江湖,鸥鸟相伴,象征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散人则是指闲适自在的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超然态度。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91)

李正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安得请(其一)

免涉风波千里行,江西道院久榛荆。

早知季子非忘故,自笑樊生不习兵。

禄赋百朋恩未报,门开三径计难成。

老来渐觉无多累,遁世终期学向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高安得请(其二)

九霄飞下白云章,宠假琳宫许退藏。

梦得固难之播水,汲生安敢薄淮阳。

宁随鸡鹜同争食,自喜芝兰保独芳。

苕霅西山犹好在,扁舟从此钓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戏德邵

漫说灵犀一点通,人生谁肯困途穷。

远同汉代东方朔,近比江西黄仲熊。

休戴南金双德胜,幸逢膏泽屡年丰。

薄田正可捐鸡肋,义士于今少古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戏和叔

耆年多病心未老,异县久羁家益穷。

贻书乞米朝不饱,作赋教子文尤工。

春风不消两鬓雪,酒力尚借双腮红。

归来群芳已零落,苦恨鶗鴂鸣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