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五十初度(其一)》由清代诗人查元鼎所作,通过深沉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生五十岁之际的感慨与哲理。
首联“于今五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的观察与对未来的预想。五十岁的人生阶段,无论是身体状态、生活状态还是内心感受,都已显现出岁月的痕迹。诗人由此推断,如果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保持不变,那么到了百岁时,生活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这里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某种预见。
颔联“况是身家羁逆旅,恰逢王国用征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生命旅程的反思。诗人将自己比喻为“羁旅”,即在外漂泊之人,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漂泊感。同时,“王国用征师”可能象征着国家或社会对个人的召唤与需求,或是对个人责任与使命的期待。这一联既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也体现了对责任与奉献的重视。
颈联“远游岂惮重洋险,大厦难为一木支。”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态度。在“远游”中,“重洋险”代表了旅途中的艰难与未知,但诗人并未因此而畏惧,而是勇敢地面对。这反映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大厦难为一木支”则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个人力量的有限,强调了集体合作与共同努力的重要性。这一联在肯定个人勇气的同时,也强调了团结协作的价值。
尾联“草色缘阶删不尽,伥伥行又欲何之。”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寓意深远。草色虽美,却无法永久停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迷茫与探索的心态,即在生命的旅途中,人们不断地前行,却往往不知道最终的目的地在哪里。这一联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阶段的回顾、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困难与挑战的应对,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与情感的细腻。它不仅是一次对自我年龄的庆祝,更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