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其一)

隔江相送望芜城,四海悠悠见汝情。

事触悲欢心易醉,别牵南北梦先惊。

日边莫负看花约,湖上还寻种橘盟。

惆怅金山一回首,秋风独作蓟门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其一)》。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

首联“隔江相送望芜城,四海悠悠见汝情”,诗人站在江边,遥望远方的芜城,心中满是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尽管四海之大,人海茫茫,但这份友情却显得格外珍贵,仿佛能跨越时空,直接感受到对方的情感。

颔联“事触悲欢心易醉,别牵南北梦先惊”,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无论是喜是悲,都容易让人陷入沉醉,而分别的时刻,更是让人心生恐惧,担心未来可能的分离。这里将离别的痛苦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颈联“日边莫负看花约,湖上还寻种橘盟”,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在京城还是湖畔,都能信守承诺,继续他们的友谊。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期许,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尾联“惆怅金山一回首,秋风独作蓟门行”,诗人回望金山,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惆怅,想象着在秋风中独自前往蓟门的情景,既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也暗示了对未知旅程的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其二)

相送不知远,直到江头住。

遥遥一片心,随我江北去。

子心在江北,我心在江南。

身心不相谋,日夕长酣酣。

形式: 古风

过长江

微风细浪平如席,金山焦山才咫尺。

群山簇簇天际浮,点染长江好颜色。

形式: 七言绝句

宿迁别安隐兄

年年积相思,兄南弟在北。

一朝兄北来,弟作南归客。

弟北兄复南,草草途中见。

见时未交言,船开激如箭。

形式: 古风

舟次直沽别沈方伯次其韵

好水好山吾已渎,况值秋风橘林绿。

南来十日谋北辕,不语岑岑怨林木。

使人行处何所为,廪人继粟庖人肉。

蓬窗阒寂却成愁,恰似苏子居无竹。

其间文史岂不翻,无味纷纷成故牍。

家山回首频入梦,欲去未能惭薄禄。

德州城下斜月昏,万里河来失平陆。

舟中夜静闻吴音,惊问谁欤曰南牧。

心期乃是夙所亲,倒屣过从忘仆仆。

联舟会晤迭主宾,百里风帆岸相逐。

自移画省大江西,恺悌民间歌旱麓。

公馀亦不废吟哦,历历诗书载其腹。

高词往往逼古人,叉手而成如构宿。

往年赠我石兰篇,每向荆溪望林屋。

谓言他日片帆过,便风径访愚公谷。

世情多厌屈原醒,宦路尤欺魏其秃。

多君佳句屡见投,过望平生非所卜。

天津桥下水留人,去住人生有迟速。

回思联舰那可再,食野呦呦怨鸣鹿。

夕阳沽水丁字流,白草茫茫人去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