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江

微风细浪平如席,金山焦山才咫尺。

群山簇簇天际浮,点染长江好颜色。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过长江》。诗中描绘了长江两岸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乘船过江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微风细浪平如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面的平静,如同铺开的一张柔软的席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接着,“金山焦山才咫尺”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相距较远的金山与焦山形容为近在咫尺,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也表达了他对美景的赞叹之情。

“群山簇簇天际浮”一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描绘了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漂浮在天边的画面,既壮观又神秘。最后,“点染长江好颜色”则以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整个画面的色彩之美,强调了长江作为背景的和谐与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炼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长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宿迁别安隐兄

年年积相思,兄南弟在北。

一朝兄北来,弟作南归客。

弟北兄复南,草草途中见。

见时未交言,船开激如箭。

形式: 古风

舟次直沽别沈方伯次其韵

好水好山吾已渎,况值秋风橘林绿。

南来十日谋北辕,不语岑岑怨林木。

使人行处何所为,廪人继粟庖人肉。

蓬窗阒寂却成愁,恰似苏子居无竹。

其间文史岂不翻,无味纷纷成故牍。

家山回首频入梦,欲去未能惭薄禄。

德州城下斜月昏,万里河来失平陆。

舟中夜静闻吴音,惊问谁欤曰南牧。

心期乃是夙所亲,倒屣过从忘仆仆。

联舟会晤迭主宾,百里风帆岸相逐。

自移画省大江西,恺悌民间歌旱麓。

公馀亦不废吟哦,历历诗书载其腹。

高词往往逼古人,叉手而成如构宿。

往年赠我石兰篇,每向荆溪望林屋。

谓言他日片帆过,便风径访愚公谷。

世情多厌屈原醒,宦路尤欺魏其秃。

多君佳句屡见投,过望平生非所卜。

天津桥下水留人,去住人生有迟速。

回思联舰那可再,食野呦呦怨鸣鹿。

夕阳沽水丁字流,白草茫茫人去独。

形式: 古风

寄题拱北楼

紫微华盖拥宸居,拱北楼成势有馀。

沽水绕城斜作字,人家滨海半为渔。

草间狐鼠收妖气,天上风云贺宠除。

记得泊舟衰草岸,月明槐树影疏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恭毅章公挽词

六騑北狩尘不蒙,秋槐深闭南城东。

瑶台有月蚀螮蝀,沂国典册移青宫。

中山谁复歌晨风,桓桓章公血泪红。

一章独上惊盲聋,何言周昌叔孙通。

直欲下从龙逢翁,皇天后土昭至忠。

风雷激电阴霾濛,当时直节谁并雄。

前有廖庄后钟同,一朝海内日再中。

疏传万口闻天聪,擢少宗伯不为崇。

南邦宿留遂以终,当时定策还自功,依然廊庙称孤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