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栖带灵境,寥寥布金园。
跫然足音少,所遇麋与猿。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
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
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
众方委尘劫,此独求真源。
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
夜半月出山,泉萝四垂门。
了然忘天地,独与静者论。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圭组岂不贵,藜藿岂不饥。
达士顺流坎,道在随所宜。
回也一瓢饮,禹稷恒忧时。
傅岩亦何卑,莘野宁久微。
夫子尚名教,遁世不见知。
遗身衡门下,守素无外驰。
大道且囊括,时来将有为。
非徒野鹿性,偃蹇如摽枝。
结宇隐空翠,耦耕梅花林。
群岭寄孤鸟,众溪澄一心。
春至觇泉脉,遥遥西顶岑。
夤缘片云上,杳霭穷源深。
潭雨飒已至,虹蜺生我襟。
翩翩洪厓子,采药青萝阴。
手持若木杖,笑拂丘中琴。
以言得仙道,岂必服黄金。
言既忽飞去,诸峰龙夜吟。
榛篁閟秋影,石洞闻幽音。
翘首望不及,苍然何处寻。
还归理吾稼,宁用竞华簪。
夕发紫霞想,神游紫霞峰。
回飙汎轻棹,九曲青芙蓉。
不见武夷君,幽溪但濛濛。
九函閟仙蜕,千载如花红。
白鹿行不返,丹楼烟霭中。
羽士尚控鹤,真人犹豢龙。
相携三姑石,眺晚闻霜钟。
毛竹隐初月,天鸡鸣万松。
夤缘金梯上,更历千数重。
双壁忽中断,氤氲垂药丛。
平铺亘百里,旷远谐心胸。
居人半鸡犬,鼎灶并房栊。
云衣卷山罽,石床疑鬼工。
洞中两神女,莹色桃花容。
一笑粲玉齿,再言情已通。
愿留就金液,果然惬奇逢。
愁君乏仙骨,兹去迷灵踪。
吾爱方壶子,翩翩列仙流。
咽津结龙虎,逍遥与天游。
有时发仙秘,戏扫琼林秋。
趋然粉墨外,坐使真华愁。
兹峰表神岳,漫漫元气浮。
祥飙转琪树,肃飒珊瑚钩。
玄凤隐朝景,三花媚灵湫。
伐毛紫霞里,濯足泉萝幽。
黄金变绿髓,千岁栖蓬丘。
世人哂丹汞,饭稻甘蜉蝣。
披图有遐想,其将方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