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永寿寺方丈紫芝

方丈山中草亦灵,参差小朵结菁英。

玉团紫气晴霞淡,金缕红光晓日明。

四皓自餐商谷稳,九茎曾见泰阶平。

蟠桃春色应同永,香比蟾枝此更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方丈山中,连草木都显得神奇,高低不齐的小花结出精华。
像玉一样洁白的仙气在晴朗的霞光中显得淡雅,金色的光芒在清晨的阳光下格外明亮。
四位贤者在商谷安静地享用食物,象征着国家安宁,九茎草象征着社会和谐。
春天的蟠桃树应该永远如斯,它的香气比月宫的桂枝更加清新。

注释

方丈山中:指隐秘的高山。
草亦灵:草木具有灵性。
参差:高低不齐。
菁英:精华。
玉团:比喻洁白的仙气。
紫气:古代认为吉祥之气。
金缕:金色的线。
红光:晨曦中的红色光芒。
四皓:汉代四位有德的隐士。
商谷:传说中的仙人之地。
泰阶平:社会稳定,政治清明。
蟠桃:神话中的长生果。
春色:春天的景象。
香比:香气比照。
蟾枝:月宫的桂枝,象征高洁。

鉴赏

这首宋朝释行海的《太后永寿寺方丈紫芝》描绘了一幅方丈山中灵芝的生动画面。首句“方丈山中草亦灵”,点出紫芝生长在深山之中,暗示其非凡的品质。接下来的“参差小朵结菁英”描绘了紫芝丛生的形态,犹如精致的艺术品。

“玉团紫气晴霞淡,金缕红光晓日明”运用比喻,将紫芝比作玉质的团块,其色彩与晴空中的淡紫色云霞、朝阳的金色光辉相映成趣,显得神秘而绚丽。

“四皓自餐商谷稳,九茎曾见泰阶平”借用了历史典故,四皓是古代隐士,此处表示紫芝如同他们所食的仙粮,能带来安宁与祥瑞;“九茎曾见泰阶平”则寓言紫芝的吉祥象征,意味着天下太平。

最后两句“蟠桃春色应同永,香比蟾枝此更清”以蟠桃和月宫的桂花相比,赞美紫芝的长久生命力和清雅香气,寓意其超凡脱俗的品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典故,赞美了方丈寺中紫芝的神奇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和谐的向往。

收录诗词(311)

释行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风浪阻行再获聚首故作是诗

鱼龙吹浪阻行舟,又得相寻暂聚头。

不是于君多惜别,自缘今日少交游。

斜风细雨吴天远,芳草垂杨越路愁。

昨夜不知人未去,误教魂梦过南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东掖怀天竺

十年心事已蹉跎,吴越兴亡付绿波。

衰鬓又惊黄叶落,故乡遥认白云多。

葛洪井畔三生石,处士梅边十里荷。

总是平生快心处,夜长无奈月明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归剡(其五)

处处溪山得趣真,不曾富贵不曾贫。

梦中觅句浑如醒,秋后看花亦似春。

未许黄金酬苦节,祇应白鸟伴闲身。

门前一径苍苔色,终岁喜无车马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归剡(其四)

流水东流竟不回,已将心事作寒灰。

窗前白鸟寻常过,篱下黄花寂寞开。

玉佩金鞍浑是梦,凤箫龙管只堪哀。

多时不得中原信,暮雨西风雁自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