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还旧居有感

晨光澹凉月,霁宇来清风。

轻舟泛涟漪,初旭升曈眬。

水气散洲渚,蔓花缀榛丛。

我行何所之,故林翳蒿蓬。

舍棹理幽径,开颜揖前峰。

出门望平皋,良苗郁以葱。

恭惟昔先人,有此一亩宫。

遗字满尘壁,所忧非困穷。

但愿君与相,燮调致年丰。

谅哉烈士心,举世故莫同。

踟蹰不忍去,恻怆结微衷。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的光芒微凉,月亮已退去,晴朗的天空带来清风。
我乘着小船在涟漪中轻轻摇荡,初升的太阳朦胧而温暖。
水汽弥漫在洲渚间,蔓藤花朵点缀在灌木丛中。
我行走的方向何在?只见到老树林被蒿蓬遮蔽。
放下船桨,踏上幽静的小路,面带微笑向前方山峰致敬。
出门远望那平坦的草地,茂盛的庄稼一片葱绿。
想起过去的祖先,他们曾拥有这片一亩之地的宫殿。
墙壁上满是尘埃的遗字,他们忧虑的并非贫穷。
只愿你我能和谐共处,使年年丰收。
真是一位志士的心愿,这世上无人能及。
我犹豫不决,心中充满哀伤,难以离去。

注释

澹凉:微凉、清凉。
霁宇:雨后放晴的天空。
轻舟:小船。
曈眬:朦胧、模糊。
洲渚:水中的陆地。
翳:遮蔽。
蒿蓬:野草。
燮调:协调、调和。
烈士:志士、有高尚品德的人。
踟蹰: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和的田园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首句“晨光澹凉月,霁宇来清风”设定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早晨场景,月色与清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轻舟泛涟漪,初旭升曈眬”表现了诗人乘舟行进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的情景,晨阳初升,光线柔和,给人以温暖之感。

“水气散洲渚,蔓花缀榛丛”则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情境,其中水气氤氲、蔓草萦绕,传达出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心境。紧接着,“我行何所之,故林翳蒿蓬”透露出诗人对旧居的怀念,他在这熟悉而又有些荒凉的环境中寻找着往日的情感。

“舍棹理幽径,开颜揖前峰”表明诗人放下了手中的舟棹,顺着曲折的小路向深处行走,面带笑容地迎接那未知的山峰。诗中“出门望平皋,良苗郁以葱”则是对眼前景致的赞美,平坦的田野上生长着茂盛的庄稼,显示了一种丰饶与希望。

“恭惟昔先人,有此一亩宫。遗字满尘壁,所忧非困穷”表达了诗人对先辈留下的这片土地和建筑的尊敬,同时也感慨于时间流逝后所留下的文字已经沾满尘埃,而他所担心的并非物质上的贫困。

“但愿君与相,燮调致年丰。谅哉烈士心,举世故莫同”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希望朋友们能够和睦相处,共同迎接一个又一个丰收的季节。而最后,“踟蹰不忍去,恻怆结微衷”则流露出诗人面对这熟悉而又充满情感的地方时,不舍昔日、不忍离去的情绪。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怀旧而又向往美好生活的主题。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月末如鄞舟中戏作

七年不听丈亭潮,梦觉依然枕动摇。

趁得晨钟上西渡,不妨野饭向高桥。

今年天故饶梅雨,是处人言好稻苗。

惭愧鄞山最青眼,回环翠色总相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元日自警

王春肇嘉气,天命未敢知。

四十六年非,今日正一之。

昭昭汝初心,敬戒以自持。

神明监屋漏,此语不可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斗南竹林祠歌

君不见唐河诸将兵马回,河朔百城门不开。

边烽夜举天子怒,六龙晓发鸣春雷。

金陵玉垒中道惑,澶渊一掷吁难哉。

当时事势在国史,莱公之功不其伟。

幽燕可还敌可臣,西顾宁论夏州李。

用公不尽天所惜,天不生公更谁恃。

嗟公雄豪从少年,如虎在山龙在渊。

淮阴指掌楚归汉,望诸叱咤齐为燕。

两朝五起岂不遇,胶漆摆撼难为坚。

瘿相谗巧亦云极,鹤相恶谋何卒卒。

青衫到骭吾一咍,羊酒迎道尔堪恤。

可怜夷獠护装橐,想见神明扶正直。

公安插竹南迁时,手回造化理不疑。

云车风驭今来否,迎神送神姑尔为。

萧萧寒绿泣江雨,长似襄阳堕泪碑。

形式: 古风

用前韵感事(其一)

驹去不食藿,马佚能伤葵。

烈士多慷慨,耿耿谁当知。

起吟清夜阑,边月明春闺。

寸心杜陵老,澒洞终南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