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注释

瑶草:仙草。
武陵溪: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
武陵:郡名,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常德。
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
枝:一作“花”。
倚:依。
一作“欹”。
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
这里指琴。
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
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灵芝:菌类植物。
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水调歌头(其一)游览》,以仙境般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首句“瑶草一何碧”以瑰丽的瑶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洁净,"春入武陵溪"则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暗示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接下来的诗句“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通过繁花盛开和黄鹂鸣叫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诗人想要“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迷恋和追求超然境界的愿望。

然而,“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又流露出一丝担忧,担心美景中的世俗之累,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对尘世的留恋。下半部分,诗人借酒抒怀,想象自己如谪仙般独自饮酒,虽然孤独,却坚守自我,不为外在的美色所动。

最后,“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描绘出诗人醉中忘我,随月光归去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洒脱情怀。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体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失调名

直须把、茱萸遍插,看满座、细嗅清香。

形式: 押[阳]韵

失调名(其一)

屋角数声鸦噪柳。

形式: 押[有]韵

失调名(其二)

旧家杨柳依依绿,长锁春来庭院。

形式: 押[霰]韵

归田乐引/归田乐(其二)

对景还销瘦。被个人、把人调戏,我也心儿有。

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

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

是人惊怪,冤我忒撋就。

拼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

形式: 词牌: 归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