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使君以画屏求题

西湖景物天与奇,岁晚春风常探支。

水边竹外更幽绝,一夜花开南北枝。

何处飞来两鸂鶒,影碎晴波荡春碧。

荷盖凋零荇带寒,徘徊如与花相识。

短屏画手岂无心,待公归赴西湖春。

年年春色花照席,应念挥毫老宾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湖的景色宛如天工造就的奇观,即使到了年终,春风依旧探访湖畔。
水边竹林之外更是幽静无比,一夜之间花开满南北两岸。
不知从哪里飞来的两只鸂鶒,它们的倒影在晴朗的波光中摇曳,映衬着春水碧绿。
荷花凋谢,荇菜带着几分寒意,它们似乎在徘徊,仿佛与花朵有着旧识。
画家在短屏上描绘西湖春色,用心良苦,只待你归来共赏这春天的西湖。
每年的春天,西湖的美景都会映照在宴席上,想必你会怀念那些挥毫泼墨的老朋友。

注释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岁晚:年底。
春风:春天的风。
幽绝:极其幽静。
花开南北枝:花开遍地。
鸂鶒:一种水鸟。
晴波:晴朗的水面。
春碧:碧绿的春水。
荷盖:荷叶。
荇带寒:荇菜带着凉意。
相识:似曾相识。
短屏:小屏风。
画手:画家。
归赴:归来欣赏。
春色花照席:春天的景色照在宴席上。
挥毫:挥笔作画。
老宾客:老朋友。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西湖的迷人景色,诗人章甫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西湖的独特魅力。首句“西湖景物天与奇”直接点出西湖的自然之美,仿佛是上天赋予的瑰宝。接着,“岁晚春风常探支”暗示即使在冬季将尽,春风依然眷顾西湖,带来生机。

“水边竹外更幽绝”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竹林与湖水相映成趣,增添了静谧之感。而“一夜花开南北枝”则描绘了春天突然而至的惊喜,花朵竞相绽放,无论南北枝头都洋溢着春意。

诗人观察到“何处飞来两鸂鶒”,水中鸳鸯戏水,倒影在晴朗的波光中,增添了动态美。接下来,“荷盖凋零荇带寒”描绘了荷花凋零,荇菜带着几分凉意,但仍有生命力,似乎在与花儿默默交流。

最后,诗人感慨画家的匠心独运,“短屏画手岂无心”,暗示画师对西湖春色的热爱和技艺高超。他期待张使君归来,共同欣赏这西湖春色,并期待每年春天都能在画中重现,以此表达对老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西湖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赏,以及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321)

章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张德恭以诗当谒次韵(其二)

故里犹牵梦,他乡且定居。

老于经卷熟,病与酒杯疏。

耕稼少丰岁,交朋多素书。

飘零常自笑,潦倒更谁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纳凉

大热金石流,日色赤可畏。

鄙夫先多病,喘息仅存气。

饮冰不救渴,肤汗那容睡。

秋风几时来,不问黑貂敝。

林梢堕斜阳,凉飔飒然至。

呼童汲井泉,洒扫庭中地。

胡床得露坐,始觉有生意。

老妻破甘瓜,儿女膝下戏。

鸣蝉虽强聒,亦足代鼓吹。

坐久月照人,金波正澄霁。

惜哉疲薾甚,杯酒未敢置。

浮生能几何,荏苒忽中岁。

四时更代谢,寒暑不可避。

幻身岂长存,中有不迁义。

且享今夕凉,百年安用计。

形式: 古风

连屋

十年诵公诗,正自识孙楚。

一日从公游,如入图书府。

登门迹已熟,入室心相予。

及观连屋处,益知用意苦。

岩岩中书君,正色元祐年。

文章照今古,神物护简编。

盛德宜有后,诸孙如彼贤。

韡韡常棣华,相戒南陔篇。

形式: 古风

和仲韩见简韵

野人不爱名,中岁益安命。

辛苦营一区,婆娑只三径。

那知钱有神,但喜酒能圣。

翩翩赵公子,时时枉轩乘。

诗词既清婉,笔力亦端劲。

传家坚素守,从仕伤直性。

语言生风波,道路足机阱。

君犹沉下僚,我亦抱多病。

时偷半日閒,乐此一室静。

赏月已失期,登高况当令。

风物渐凄紧,江山更幽夐。

何时城南楼,曳杖可乘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