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倪锄带经图》是明代诗人孙绪所作,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学者勤勉读书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首句“明良何日逢佳遇”,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环境和贤明君主的渴望,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接着,“几见雕鹏没烟雾”一句,以“雕鹏”比喻杰出人才,暗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真正的人才往往难以脱颖而出,隐喻了当时社会环境对人才的压抑。
“陇上荒田且未锄,手把残篇倚高树”描绘了一幅田园诗般的画面,诗人想象自己在荒芜的田野旁,手握残缺的书籍,依靠着高大的树木阅读,既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求,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早岁辛勤老未休,由来经史非良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学者一生致力于学问的敬佩,同时也反思了传统学术道路的价值与局限性。诗人认为,尽管古代学者勤奋努力,但他们的追求可能并非最好的出路,流露出对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最后一句“君不见里儿未识兔园册,绮筵夜夜驩青楼”以反问的形式,对比了古代学者与世俗享乐者的不同生活状态。这里“里儿”指普通百姓的孩子,“兔园册”借指古代学者的书籍,“绮筵”和“青楼”则代表了奢华的宴饮和声色场所。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古代学者清贫而充实精神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风气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学者勤学苦读生活的描绘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知识的尊崇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