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茫茫天地入边州,九死孤僧泪未收。
宝掌依然随竹杖,图澄何必谢沙鸥。
雁归辽海书难寄,月出天山望便愁。
斯道既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台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和尚的深切思念与感慨。首联“茫茫天地入边州,九死孤僧泪未收”以广阔的天地背景,衬托出边远之地和尚的孤独与哀伤,泪未干表达出情感之深沉。颔联“宝掌依然随竹杖,图澄何必谢沙鸥”运用典故,宝掌和图澄都是佛教高僧,竹杖和沙鸥象征着和尚的修行生活与自然和谐,表达了对和尚修行生活的敬仰与向往。颈联“雁归辽海书难寄,月出天山望便愁”通过雁归与月出的景象,暗示了诗人无法寄信给和尚的无奈与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远方和尚的牵挂与忧虑。尾联“斯道既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台秋”总结了和尚所代表的道义在当今社会的稀少与珍贵,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尚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秋天紫台(可能指寺庙)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和尚深厚的情感与对佛法的崇敬。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姑苏台上柳花开,飞落西施碧玉杯。
一自吴王春宴罢,宫莺衔过若耶来。
何处相思采白蘋,宓妃罗袜已成尘。
玉兰尽抱琵琶去,南国于今少美人。
岁晏朋俦少,携君镜水滨。
愿将东海水,长照白头人。
蓟北金台在,黔阳玉殿春。
莫愁功业晚,且拂蒯缑尘。
故国干戈后,怜君思寂寥。
梁园谁授简,吴市独吹箫。
细雨开秋日,疏钟上晚潮。
美人未迟暮,玉佩好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