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泄云屯层岭,密雾瀰空林。

南山发殷雷,北郭滞愁霖。

红泉落虚壁,渌水涨遥浔。

危条度飞鼯,宿莽聚鸣禽。

桃英荡华色,麦穗悲陆沈。

天毕骋所好,屏翳日相侵。

徘徊华轩下,彷佛碧山岑。

昏垫荡下土,沈冥符道心。

侧想零雨篇,空怀梁父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苦雨》是明代诗人陈子龙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连绵不断的雨水给自然与人心带来的沉重压抑感。

首句“泄云屯层岭,密雾瀰空林”,以“泄云”、“密雾”形象地描绘了雨势之大,云雾弥漫在层层山岭和空旷的树林之间,营造出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接着,“南山发殷雷,北郭滞愁霖”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雨势的猛烈,雷声轰鸣于南山,愁霖滞留在北郭,强化了雨的威力与影响。

“红泉落虚壁,渌水涨遥浔”描绘了雨水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红色的泉水从空壁上落下,绿色的河水在远处泛起波澜,展现了雨水带来的变化与破坏。接下来,“危条度飞鼯,宿莽聚鸣禽”则通过动物的活动,侧面反映了雨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鼯鼠在危树间飞跃,鸟儿聚集在茂密的草丛中鸣叫,显示出自然界在雨水中的动态。

“桃英荡华色,麦穗悲陆沈”两句,将视角转向农作物,桃花在雨水的冲刷下失去了鲜艳的颜色,麦穗在泥泞中显得哀伤,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担忧和对自然环境恶化的感慨。“天毕骋所好,屏翳日相侵”则揭示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天空似乎在尽情地展现其喜好,而乌云却日益侵扰人间。

最后,“徘徊华轩下,彷佛碧山岑”描绘了诗人面对如此景象时内心的彷徨与思考,仿佛置身于碧绿的山峰之中,暗示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昏垫荡下土,沈冥符道心”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道义的坚守。“侧想零雨篇,空怀梁父吟”则是诗人对古代先贤的追思,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社会与道德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深沉的情感与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初春雪霁

昭昭青春晖,散此芳林曙。

阳条披惠风,阴岩积幽素。

鲜华映云峰,澄霁明江树。

菌阁见参差,麦陇开回互。

中庭蕙草生,曲沼文禽聚。

端居淑景移,极目渊赏遇。

虽滞怀禄情,未缅丘园趣。

履道任清时,守真谢驰骛。

形式: 古风

谒梅子真祠

粤昔南昌尉,志存匡社稷。

上书纠时宰,孰云非臣职。

汉网已弛纲,颠木难再植。

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

隐迹吴市门,学道此山侧。

岂同养生家,脩鍊资服食。

旁有濯缨池,丹井字并勒。

昔人骖鸾去,无从辨虚实。

药苗长几何,求之或可得。

酌酒坐高岑,浩歌泻胸臆。

形式: 古风

古诗三首(其一)

岭外稀繁霜,草木不黄落。

穷巷生阴风,客心乃萧索。

斗杓指实沈,勾陈半隐爚。

蟋蟀满床下,篝灯夜戄戄。

此地罗浮山,古人尝采药。

何不披短衣,入山饱藜藿。

晓从外来者,皆言道路恶。

我欲依神仙,神仙不可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古诗三首(其二)

东北覆阴云,其下吾故都。

中路一奔走,恨隔天一隅。

虹蜺下平地,旷野秋荒芜。

翼日大风雨,慎勿临长途。

人传使者来,旌旗蔽通衢。

嗟我远游子,不敢同驰驱。

道左发长叹,叹者一何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