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宇文倅二首(其二)

祖佐文忠幕,初新肃悯祠。

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

西鄙方头重,南辕若背驰。

汉朝如谕蜀,草檄舍君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追随文忠公幕府,初次来到新建的肃悯祠。
过去曾仰望过那古老的柏树,如今才见到它的子孙枝叶。
西部边境形势严峻,如同头绪繁多,南方的行动似乎与初衷背道而驰。
汉朝如果要晓喻蜀地,起草檄文离开您还能有谁呢?

注释

祖佐:跟随。
文忠:古代对有德行或才能的人的尊称。
幕:幕府,古代官员的私人府署。
肃悯祠:祭祀公正仁慈之神的祠庙。
昔曾:从前。
瞻:瞻仰,观看。
古柏:古老的柏树,象征历史和长寿。
孙枝:后代的枝叶,比喻后继者。
西鄙:西部边疆。
方头重:形容事务繁多,难以应对。
南辕:南方的行动。
背驰:背离,方向相反。
谕蜀:晓喻蜀地,传达命令或指示。
草檄:起草檄文,古代用于发布官方文书或战书。
舍君:除了您,没有其他人。
谁:疑问代词,指代合适的人选。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之情的诗歌,通过对比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开篇“祖佐文忠幕,初新肃悯祠”两句,设置了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基调。

“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不同,表达了时间流转和事物更新的感慨。古柏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贞,而孙枝则代表了年轻和生机,这里可能暗示着友情的深化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西鄙方头重,南辕若背驰”两句,形容行人离别时的心境。西鄙、南辕都是指远处,通过头重脚轻来形容行者内心的沉重与外在行动的矛盾,表现了送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感。

最后,“汉朝如谕蜀,草檄舍君谁”两句,则是用历史典故增添诗意。这里提到的“汉朝”和“谕蜀”,可能指的是古代汉武帝派使者去蜀地宣布诏令的情景,而“草檄舍君谁”则是在问,谁能像汉朝的使者那样,在遥远的地方也能得到君王的恩泽。这里既有对往昔历史的追忆,也蕴含了对友人未来安危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现出了深沉的情谊和送别时难以言说的哀愁。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宇文倅二首(其一)

昔以县为滩,于今倅亦难。

纵令急符下,且放大弦宽。

航海船粳白,游山谱荔丹。

应怜铜墨吏,舒惨在毫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庄纠一首

忽枉高轩访,殷勤不忍离。

虽书督邮考,率在过庭时。

辩素推三语,清尤畏四知。

归装无长物,一首后村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庄知录归觐

彼美佳公子,甘为郡督邮。

鲤庭素钟爱,乌幕不能留。

剡上止一鹗,挽回无万牛。

李官难久旷,来莫待新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延平邓医

和扁过门千百辈,邓先神妙七闽推。

非关玉枕方犹閟,自是金篦刮已迟。

天下岂无书未见,世间唯有老难医。

绮裘宝马相酬赠,未抵樗翁七字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