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感怀(其二)

良时一掷已蹉跎,几卷残书记转讹。

髀里肉生闲不得,床头金尽命如何。

情含楚雨风流苦,怨写湘篁涕泪多。

知己近来无宋玉,九歌深意半消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春日感怀(其二)》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首联“良时一掷已蹉跎,几卷残书记转讹”开篇即点明了时间的宝贵与流逝之快,良机一旦错过便难以挽回,即便是记录下来的往事也难免失真。这里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有对历史记载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真实与记忆之间差异的洞察。

颔联“髀里肉生闲不得,床头金尽命如何”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境遇的探讨。髀里肉生,比喻因无所事事而身体发福,暗示了空闲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床头金尽,则是形容财富耗尽后的无奈与困境。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物质与精神、闲适与责任之间的矛盾,以及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力感。

颈联“情含楚雨风流苦,怨写湘篁涕泪多”则转向情感层面,以楚雨、湘篁等自然景象象征情感的复杂与哀愁。楚雨的缠绵与风流背后隐藏着痛苦,湘篁的哭泣则表达了深深的悲愤。这一联通过景物的象征性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哀伤。

尾联“知己近来无宋玉,九歌深意半消磨”是对友情与艺术的感慨。宋玉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此处借指知音难觅,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理解自己、能够共鸣的朋友的渴望。同时,“九歌”是屈原的作品,此处可能暗指诗人的创作或对传统文化的追求,而“深意半消磨”则表达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价值和深邃思想逐渐被遗忘或淡化的心痛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人性弱点、社会变迁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惋惜。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春日感怀(其三)

怪来何事寄天涯,逝水流光感岁华。

举世不逢孙伯乐,一生惟哭贾长沙。

剧怜烟月人人客,只合壶觞处处家。

回首先畴丘陇废,到今无地问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日感怀(其四)

黄云白水动苍茫,雪满春林夜有光。

气转乾坤犹冷淡,时来花鸟各飞扬。

百年扶醉逢人日,万里登楼忆故乡。

熟读离骚还痛饮,风尘偏笑不狂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有感(其一)

伏枥长鸣万马惊,唾壶击缺气难平。

自甘纵酒逃风雅,不欲因人著姓名。

醉后春泥三径滑,梦回雪屋一灯明。

拊床忽忆刘琨语,莫道荒鸡是恶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有感(其二)

蓬根吹断更何之,云散风流感故知。

梅好不妨同月瘦,泉清莫恨出山迟。

一寒如我辞林鹤,百事输人打劫棋。

欲觅南邻诸酒伴,雨疏烟澹各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