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知全禅师南游

师誉振京城,谈空万乘听。

北行山已雪,南去木犹青。

夜岳禅销月,秋潭汲动星。

回期不可定,孤鹤在高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老师的名声震动了整个京城,空谈佛法吸引众多王侯听讲。
向北的路途上已是白雪皑皑,而向南的道路树木依然青翠。
夜晚在山中禅修,月亮消失在禅意中,秋天的潭水边,汲取清泉时能看见星星摇曳。
回归的日期无法确定,只有一只孤独的鹤在高远的天空中飞翔。

注释

师:指有学问或德行受人尊敬的老师。
誉:声誉,名声。
振:震动,影响。
京城: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谈空:谈论佛教中的空性观念。
万乘:泛指帝王或显贵人物,一乘即最高位。
北行:向北行走。
山已雪:山上已经下雪。
南去:向南离去。
木犹青:树木仍然呈现绿色。
夜岳:夜晚的山岳。
禅销月:禅定使月亮显得消失。
秋潭:秋季的潭水。
汲动星:汲取水时能看到星星闪烁。
回期:回归的日期。
不可定:无法确定。
孤鹤:孤独的鹤。
高冥:高远的天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送知全禅师南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出发远行者的祝愿和自己留守的孤独感慨。诗中“师誉振京城,谈空万乘听”两句,设置了一种盛大的氛围,说明知全禅师在京城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教诲吸引了无数人倾听。

接下来的“北行山已雪,南去木犹青”描绘出季节交替的景象,北方已经降雪,而知全禅师南行之地树木尚绿,这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对比,更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和境遇。

“夜岳禅销月,秋潭汲动星”则是对知全禅师修炼佛道的形象描绘。夜晚时分,在高山之巅进行禅修,与明月相伴;而到了秋季,则在清澈的溪潭中汲水,似乎连星辰也能触动。这两句表达了知全禅师对佛道的追求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回期不可定,孤鹤在高冥”则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全禅师归期不定的担忧,以及自己孤独留守时的心境。如同那只停落在高空中的孤独鹤,诗人的心情也格外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修生活的描写,既表达了对知全禅师的敬仰,也流露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感波动,是一首集祝愿、送别与自我情怀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送姚处士归亳州

白发麻衣破,还谯别弟回。

首垂听乐泪,花落待歌杯。

石路寻芝熟,柴门有鹿来。

明王下徵诏,应就碧峰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姚合郎中任杭州

水陆中分程,看花一月行。

会稽山隔浪,天竺树连城。

候吏赍鱼印,迎船载旆旌。

渡江春始半,列屿草初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祖山人归山

独来朝市笑浮云,却忆烟霞出帝城。

不说金丹能点化,空教弟子学长生。

壶中泻酒看云影,洞里逢师下鹤迎。

料得仙家玉牌上,已镌白日上升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

厉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

路翻平楚阔,草带古淮新。

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