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水泉脉动,分岩临涧源。
津津出石齿,泠泠萦竹根。
犹和野云翠,复落郡池喧。
心静意自适,不知朝市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汝州后池听水》,描绘了春天泉水从山岩间潺潺流过的情景。首句“春水泉脉动”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泉水在春天苏醒,脉脉流淌的画面。接着,“分岩临涧源”写出了泉水源头,源自山岩,临近涧边,景象清新自然。
“津津出石齿,泠泠萦竹根”通过“津津”和“泠泠”的声音描绘泉水经过石头缝隙和绕过竹根时的轻盈与悦耳,富有动态感。而“犹和野云翠,复落郡池喧”则进一步扩展画面,泉水声与山间云雾相映成趣,落入池塘时带来一片喧闹,动静结合,生动活泼。
最后两句“心静意自适,不知朝市烦”表达了诗人聆听这山水之音后的内心感受,心境宁静,忘却尘世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然自适的境界。整首诗以听水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细肋胡羊卧苑沙,长春宫使踏霜羓。
蒺藜苗尽初蕃息,苜蓿盘空莫叹嗟。
自乏良谋甘更鄙,犹能大嚼快无涯。
磨刀为削朝霞片,时引清杯兴转嘉。
呼童具鸡黍,颇识故人期。
竹馆忽枉驾,山樽聊解颐。
醉歌返北郭,春雨生东陂。
便与千峰隔,登高空复思。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
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野杏堪同舍,山樱莫与邻。
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园人。
吴人惜燕骏,燕马卧吴家。
毛骨从前贵,关山欲去赊。
草深闲楚泽,力尽忆胡沙。
御史乘来久,时逢避路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