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程敏政的《隐士五首(其一)楚狂》描绘了一幅隐逸者与时代背景的对比画面。首句"天王不西狩,列国多游士"暗指当时社会动荡,君主无心政务,士人四处游走。"楚狂独何人,长歌向夫子"则以楚狂接舆自比,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对着孔子高歌,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对时局的不满。
"慷慨凤德衰,当已胡弗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晏岁草木蕃,吾道亦云否"借草木繁茂比喻世事兴盛,但同时也暗示自己的理想和道德之道是否还能得到认同。
最后两句"岐山鸟不至,吾已方自此"引用了周公姬旦的典故,意为连象征贤明的岐山之鸟也不再降临,表明自己已经决定如隐士般远离尘嚣,坚守自己的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隐士的形象,寓言式地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批判和自我选择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