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
首句“去郭五六里,舟行多板桥”,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交通方式,通过“五六里”和“板桥”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接着,“到门仍隔水,入坞不禁樵”,进一步描绘了道路的蜿蜒曲折,以及沿途的自然景象,仿佛引导读者穿越山水,体验那份与世隔绝的宁静。
“荇净波如拭,簧低鸟故娇”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中的荇菜比作被擦拭过的镜子,波光粼粼;同时,低飞的鸟儿似乎也因环境的优美而显得格外娇媚。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长林真得地,不枉主人招”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与感激。长满树木的山林,不仅得到了妥善的利用,还让主人感到满意,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扬,也是对主人智慧与品味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