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径

桂乃山之幽,胡为在原野。

迢迢越溪渚,密密敌椽瓦。

开时仗好风,香气自飘洒。

最惜浪游子,采摘辄盈把。

真隐岂用招,匪类必久假。

悠然伤我情,婆娑咏其下。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金粟径》由清代诗人常岫所作,通过对桂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桂乃山之幽,胡为在原野。”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桂花生长环境的惊讶与好奇,通常桂花生长于山林幽静之处,却为何出现在广阔的田野之中?这种反差引发了读者对于桂花独特魅力的思考。

接着,“迢迢越溪渚,密密敌椽瓦。”描绘了桂花生长的环境,溪流环绕,岛屿众多,桂花树密集得仿佛与屋檐上的瓦片相抗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繁茂壮观的景象。

“开时仗好风,香气自飘洒。”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情景,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弥漫在整个空间,展现出桂花独特的香气魅力。

“最惜浪游子,采摘辄盈把。”表达了诗人对游子的同情与关怀,游子在外漂泊,最能体会到桂花的珍贵与美好,他们或许会采摘几枝桂花,以寄托思乡之情或增添旅途的温馨。

“真隐岂用招,匪类必久假。”诗人借桂花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真正的隐士无需他人招引,而那些非隐者则需要长时间的假借才能理解隐逸的真谛。

最后,“悠然伤我情,婆娑咏其下。”诗人站在桂花树下,悠然自得,内心充满感慨,通过吟咏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桂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收录诗词(10)

常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箨薮

紫箨解别径,分翠环一区。

茶烟出丛篁,乃在东南隅。

闻钟知有僧,蔼蔼望若无。

过桥见蔬圃,沿泉问灌夫。

此僧何所似,云是一枯株。

落尽馀枝叶,亦少好皮肤。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灵隐

越岭来探海内奇,湖光山色两相宜。

泉流不异临川日,石老犹怀未凿时。

鱼梵悠扬清晓发,绮罗杂遝夕阳迟。

新逢宸翰褒岩壑,千古云林道可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南高峰无门洞追悼敷先大师

四十馀年怀此地,今朝亲上碧峰头。

攀藤误入无门洞,恍见当时老比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将之槜李留别霁和尚

当湖名胜足烟萝,师本生居我后过。

纵有园林堪隐遁,争如杖履共婆娑。

长安路上相逢晚,雁宕山前结念多。

不识何时能返棹,江干立待老头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