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史》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方一夔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自然界的动物,探讨了人性与天性的关系,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首句“代马必死战,韩卢必死猎”以代马和韩卢(古代著名的猎犬)为例,说明它们天生就具备战斗或狩猎的本能,引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法则。接着,“万族虽有殊,受性固莫夺”指出尽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强调了生物本性的恒定性。
“君看伏波翁,心火老不灭”将话题转向历史人物,以“伏波翁”(可能指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因功封伏波将军)为例,表达了即使在年老时,心中仍燃烧着对事业的热情与追求,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万里战壶头,赤手拥马鬣”描述了伏波翁在远征中的英勇事迹,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士兵,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前言一朝酬,英气半途折”暗示了英雄虽有豪情壮志,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牺牲,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海南纪铜柱,城西埋石蕝”提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在海南立铜柱作为边界的标志,以及在城西埋下石蕝作为纪念,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对过往的铭记。
“所以高世人,甘守田园拙”表达了对那些远离尘嚣、甘于平凡生活的人的敬佩,认为他们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真实,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
“梧楸老归梦,桑梓借馀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年老体衰,心中的故乡之梦依然温暖。
“人生贵适意,似用生分别”总结了生活的真谛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功或名声。
最后,“为问泽车乘,何如水鸢跕”以一个疑问句结束,似乎是在反思和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是否应该像泽车乘那样追求物质的富足,还是更倾向于像水鸢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