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代马必死战,韩卢必死猎。

万族虽有殊,受性固莫夺。

君看伏波翁,心火老不灭。

万里战壶头,赤手拥马鬣。

前言一朝酬,英气半途折。

海南纪铜柱,城西埋石蕝。

所以高世人,甘守田园拙。

梧楸老归梦,桑梓借馀热。

人生贵适意,似用生分别。

为问泽车乘,何如水鸢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史》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方一夔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自然界的动物,探讨了人性与天性的关系,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首句“代马必死战,韩卢必死猎”以代马和韩卢(古代著名的猎犬)为例,说明它们天生就具备战斗或狩猎的本能,引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法则。接着,“万族虽有殊,受性固莫夺”指出尽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强调了生物本性的恒定性。

“君看伏波翁,心火老不灭”将话题转向历史人物,以“伏波翁”(可能指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因功封伏波将军)为例,表达了即使在年老时,心中仍燃烧着对事业的热情与追求,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万里战壶头,赤手拥马鬣”描述了伏波翁在远征中的英勇事迹,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士兵,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前言一朝酬,英气半途折”暗示了英雄虽有豪情壮志,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牺牲,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海南纪铜柱,城西埋石蕝”提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在海南立铜柱作为边界的标志,以及在城西埋下石蕝作为纪念,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对过往的铭记。

“所以高世人,甘守田园拙”表达了对那些远离尘嚣、甘于平凡生活的人的敬佩,认为他们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真实,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

“梧楸老归梦,桑梓借馀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年老体衰,心中的故乡之梦依然温暖。

“人生贵适意,似用生分别”总结了生活的真谛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功或名声。

最后,“为问泽车乘,何如水鸢跕”以一个疑问句结束,似乎是在反思和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是否应该像泽车乘那样追求物质的富足,还是更倾向于像水鸢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早行

出门挂襆被,客路寒溪早。

团团雾中日,淡月隐林梢。

村巷驱饥牛,枫林度飞鸟。

山行未十里,佳处辄藉草。

道逢青衿生,肝胆总倾倒。

分手各东西,蘋花风袅袅。

形式: 古风

晚坐有感

青山围四旁,南断如金玦。

残霞映寒碧,杳杳鸟孤没。

我本忘机人,忽忽老岁月。

身系三家村,心到极穷发。

萧然病脚僧,丈室坐说法。

事业谁做尽,尧舜行不彻。

义理谁说尽,孔孟引不发。

有心阻世用,自来同一辙。

人生直如寄,世路会有役。

何时拂衣去,结筏造溟渤。

形式: 古风

黄杨

万物具生理,日与化工运。

黄杨性独殊,一岁长一寸。

气机有时歇,厄会屡遭闰。

岂无土壤培,亦有雨露润。

尔寿传云仍,尔木仅寻仞。

老氏损成益,颜子退为进。

至人妙观物,此理如符印。

形式: 古风

竹夫人

残阳未敛戍,中夜苦无奈。

噆肤跳蚤行,掠面飞蚊过。

玲珑织翠缕,有来馈一个。

不惟供夜直,亦可专房卧。

此君丈夫心,节操抱寒饿。

未免斤斧伤,复受巾帼涴。

我老乏风情,偃息便慵惰。

不令魁梧人,化作儿女愞。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