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坐有感

青山围四旁,南断如金玦。

残霞映寒碧,杳杳鸟孤没。

我本忘机人,忽忽老岁月。

身系三家村,心到极穷发。

萧然病脚僧,丈室坐说法。

事业谁做尽,尧舜行不彻。

义理谁说尽,孔孟引不发。

有心阻世用,自来同一辙。

人生直如寄,世路会有役。

何时拂衣去,结筏造溟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青山围四旁,南断如金玦”以青山环绕,南边如同金环断裂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残霞映寒碧,杳杳鸟孤没”通过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碧水和孤独飞鸟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孤寂与深沉。

“我本忘机人,忽忽老岁月”表达了诗人原本是个淡泊名利之人,却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到时光匆匆。“身系三家村,心到极穷发”则揭示了诗人虽身处偏远之地,但内心却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思考。

“萧然病脚僧,丈室坐说法”描绘了一位病态和尚在小屋内传道解惑的情景,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事业谁做尽,尧舜行不彻”感叹于世间之事难以尽善尽美,即使是古代圣贤也未能完全实现理想。“义理谁说尽,孔孟引不发”则表达了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入探讨,认为其中的奥义难以完全阐述清楚。

“有心阻世用,自来同一辙”说明诗人虽有济世之心,但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人生直如寄,世路会有役”体现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艰辛的感慨。“何时拂衣去,结筏造溟渤”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杨

万物具生理,日与化工运。

黄杨性独殊,一岁长一寸。

气机有时歇,厄会屡遭闰。

岂无土壤培,亦有雨露润。

尔寿传云仍,尔木仅寻仞。

老氏损成益,颜子退为进。

至人妙观物,此理如符印。

形式: 古风

竹夫人

残阳未敛戍,中夜苦无奈。

噆肤跳蚤行,掠面飞蚊过。

玲珑织翠缕,有来馈一个。

不惟供夜直,亦可专房卧。

此君丈夫心,节操抱寒饿。

未免斤斧伤,复受巾帼涴。

我老乏风情,偃息便慵惰。

不令魁梧人,化作儿女愞。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雁奴

雁落常水宿,奴辄警暗晦。

己逸渠处劳,祸患出恩爱。

老渔穷意巧,半夜弄光怪。

奴亟告其群,举群惊相戒。

渔火不时明,奴告不息喙。

众方恬梦寐,不悟伏机械。

一夕虽屡惊,四顾无己害。

利嘴丛之身,尤恐奴相卖。

渔者乘其嚣,尺箠尽同队。

辱令孟坚死,依势博陆败。

小忠误平昔,今日复何悔。

形式: 古风

前梁父吟

朝趋梁父岑,暮投梁父麓。

左肩抱长欃,右手牵黄犊。

禾生亘原隰,生计自为足。

罢耕还读书,何必事精熟。

茫茫万古坟,苞括纳心曲。

琅山蔼空青,淄水涨寒绿。

嗟我七尺躯,披云卧幽独。

抱膝一长吟,清响振空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