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送人

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

均覆徵三壤,登车出五湖。

水风凄落日,岸叶飒衰芜。

自恨尘中使,何因在路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送别佩戴獬豸冠的人,正逢重阳节佩着茱萸的时节。
你肩负重任覆盖了三个地方,乘车出行遍历五湖。
水边的风带着凄凉吹落夕阳,岸边的叶子飒飒作响,一片荒芜。
我自怨自己是个世俗的使者,为何还要停留在路的角落呢?

注释

送人:送别他人。
冠獬豸: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的帽子,象征公正无私。
值节:正值节日。
佩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古人认为可以辟邪。
均覆:普遍覆盖。
徵三壤:征收赋税或治理三个地方。
登车出五湖:五湖,泛指江南广大地区,表示行迹广泛。
水风:水边的风。
凄落日:使落日显得凄凉。
岸叶:岸边的树叶。
飒衰芜:飒飒作响,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此处指落叶后的荒芜景象。
自恨:自我怨恨。
尘中使:世俗的使者,指诗人自己。
何因:为什么。
在路隅:在路的角落,比喻处境尴尬或无处容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诗人在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白露”后第九个阳日)送别的情景。冠獬豸和佩茱萸都是古代官员的饰物,送人时赠送这些礼物,显示了对离去之人的尊贵和不舍。

"均覆徵三壤,登车出五湖"一句中,“三壤”可能指的是山川重叠的地方,而“五湖”则是泛指众多的湖泊。整句话描绘了一种行进中的景象,车辆在崎岖不平的地势上前进,穿梭于众多湖泊之间。

"水风凄落日,岸叶飒衰芜"这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水风”指的是水边的微风,而“凄落日”则形容夕阳西下的萧索感。"岸叶"和"飒衰芜"共同营造了一种秋天落叶的寂静氛围。

最后两句,“自恨尘中使,何因在路隅。”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仍旧留在世俗尘埃中的遗憾,以及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何因"一词表露出一种无奈和困惑,仿佛在询问自己为何还未能脱离世俗的羁绊。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传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个人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慨。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下武昌江行望涔阳

悠悠次楚乡,楚口下涔阳。

雪隐洲渚暗,沙高芦荻黄。

渔人共留滞,水鸟自喧翔。

怀土年空尽,春风又淼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微才空觉滞京师,末学曾为叔父知。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游客尽伤春色老,贫居还惜暮阴移。

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荅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

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

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全胜甘蕉赠,空投谢氏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云阳寺石竹花

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

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

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