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其三)

只管要参禅,又被禅萦绕。

好笑西来老秃奴,赚了人多少。

你待更瞒咱,咱也今知晓。

只这喃喃说底人,又被傍人笑。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翻译

一味追求参悟禅理,却又被禅理所困扰。
可笑那个从西方来的老和尚,骗了多少人。
你以为能瞒过我们,但现在我们都明白了。
那些喃喃自语的人,却被人取笑。

注释

参禅:修行禅学。
萦绕:环绕,缠绕。
老秃奴:老和尚。
赚了:欺骗,骗取。
瞒咱:瞒过我们。
知晓:明白,知道。
喃喃说底人:低声细语的人。
傍人:旁边的人,他人。

鉴赏

此诗乃宋代文学家沈瀛所作,名为《卜算子(其三)》。这是一首采用词的形式来表达对佛教禅宗修行态度的一种调侃与自嘲。

"请鉴赏下面的中国古诗" 后紧接着就是诗句,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复杂情感。"参禅"一词,指的是研习和实践禅法,但诗人却被"禅萦绕",这表明他在追求禅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扰和迷茫。

紧接着,"好笑西来老秃奴,赚了人多少"一句,带有明显的调侃意味。这里的"西来老秃奴"很可能指的是佛陀或是佛教僧侣,而"赚了人多少"则是在讽刺那些通过佛法牟取不正当利益的人们。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宗教界中某些人的批判态度。

然而,随后"你待更瞒咱,咱也今知晓"一句,则转而表达了一种自我反省的心境。这里的"你"可能是指自己,"瞒咱"意味着欺骗或自欺,而"咱"则是一种代词,代表诗人自己。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和觉悟。

最后两句"只这喃喃说底人,另被傍人笑"则描绘了一种自嘲与无奈。"喃�ναν"通常指的是低声细语,这里可能代表着内心的独白,而"傍人"则是旁观者,也就是别人的眼光。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即便自己有所悟,但又不得不面对他人的嘲笑和不解。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反省与调侃,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中真伪参半、困惑与觉醒的心路历程。同时,这也折射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他对待世态的独特眼光。

收录诗词(86)

沈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其二)

那里是闲时,这里何曾定。

毕竟忙时恼杀人,到了还他静。

静处又如何,莫被顽空引。

一道神光总现前,受用无穷尽。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水调歌头(其一)和李守

潇洒云中鹤,容与水边鸥。

缑山仙客,飘然曾约此中留。

更有骑鲸公子,相与翱翔八极,凛凛气横秋。

明月楼头宴,樽俎好诗流。思往事,增逸兴,唤仙舟。

谁能拘束,尘埃堆里蹙昏眸。

拟附星槎直上,十二玉京绛阙,高处且嬉游。

回首视人世,天地一沙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三)

门外可罗雀,长者肯来寻。

留君且住,听我一曲楚狂吟。

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但看镜中影,双鬓已星星。人生世,多聚散,似浮萍。

适然相会,须索有酒且同倾。

说到人情真处,引入无何境界,惟酒是知音。

况有好风月,相对且频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

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

去年江上行役,常动故乡愁。

容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

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回故棹,寻旧里,解客裘。

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

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莫恁做闲忧。

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