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史九首(其六)

江左二百年,立国初何恃。

中夜荒鸡鸣,天地皆英气。

枕戈刘越石,击楫祖士稚。

如此中原间,端能了公事。

局促并豫州,奇功中道坠。

呜呼二豪雄,本为宗社计。

异类禽兽心,推议谅非意。

石死固可哀,稚则吾何议。

徒怀墟墓间,还念金行祀。

谁令若思来,后代常歔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何中的《读晋史九首》之一,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刘越石和祖士稚,以及对他们的命运和作为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江左二百年,立国初何恃”开篇即点明了历史背景,暗示了东晋政权在南方建立后的艰难局面,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讨论。接下来,“中夜荒鸡鸣,天地皆英气”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英雄人物在特定时刻所展现的非凡气概,预示着英雄们将要有所作为。

接着,诗人列举了两位历史人物——刘越石和祖士稚,通过“枕戈”、“击楫”的形象描述,展现了他们誓死卫国的决心和勇气。“如此中原间,端能了公事”,表达了对这两位英雄能够解决国家大事的期待与肯定。

然而,好景不长,“局促并豫州,奇功中道坠”揭示了英雄们的命运最终未能如愿,英雄事迹未能圆满实现。诗人对此深感惋惜,感叹“呜呼二豪雄,本为宗社计”。

随后,诗人进一步分析了英雄失败的原因,指出“异类禽兽心,推议谅非意”,即英雄们面对的是敌对势力的狡猾与不义,而非简单的策略失误。这种分析既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也是对英雄精神的崇高敬仰。

最后,“石死固可哀,稚则吾何议”表达了对英雄之死的哀悼,同时也对后世的评价提出了疑问,暗示了对英雄价值的持久关注与思考。诗人“徒怀墟墓间,还念金行祀”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历史命运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英雄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晋史九首(其七)

两贤不相厄,王庾乃如斯。

天步政多艰,此岂私愤时。

东山谢安石,造次威凤仪。

三贤抱宏器,继出相等夷。

风流文雅尽,同惟世所推。

但恨立朝间,典礼殊未施。

玄谈竟浇俗,逆臣终乱阶。

汤武肇王业,伊周垂纲维。

桓景彰伯道,管晏横要规。

古人不作远,所立百世师。

奈何民具瞻,退食徒委蛇。

卜世固天定,欲责当谁归?

形式: 古风

读晋史九首(其八)

春风满南国,公子争为欢。

锦绣少花艳,珊瑚耀日寒。

美人佩兰麝,骢马驰雕鞍。

酣歌金谷迥,笑舞凉台宽。

一朝化为血,付与来世叹。

人国亦如此,荣落朝夕看。

悠悠劝进者,端似坠楼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读晋史九首(其九)

填石□□□,胶杯谁能舟。

我岂不知我,量力乃哲谋。

有才比管葛,感奋为武侯。

保身慕夷齐,静退渊明俦。

物亦非所忌,名亦非所求。

北窗羲皇上,东篱晋宋秋。

零陵一杯酒,终古属斯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偶书

桐寒叶落风,菊净花开雨。

掩映半畦秋,好竹三四五。

对此憔悴人,忽笑不复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