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闲居

避影将息阴,自然知音稀。

向来深林中,偶亦有所窥。

飞鸟口衔食,引雏上高枝。

高枝但各有,安知宜不宜。

止止复何云,物情何自私。

形式: 古风

翻译

避开阳光休息,自然明白知音难觅。
我一直隐居在深林,偶尔也会有所领悟。
飞翔的鸟儿嘴里叼着食物,引领小鸟登上高枝。
高枝各自占据,哪里知道是否合适。
停止了又能说什么呢,万物之情怎能只为自己。

注释

避影:避开阳光。
将息:休息。
知音:理解自己或欣赏自己的人。
深林:茂密的森林。
偶:偶尔。
窥:观察,领悟。
飞鸟:空中飞行的鸟类。
引雏:带领幼鸟。
宜不宜:是否合适。
止止:停止,此处表示疑问。
物情:事物的本性,这里指自然规律。
自私:只为自己考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避影将息阴,自然知音稀"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不再为尘世的喧嚣所扰。"向来深林中,偶亦有所窥"则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体验。

接下来的"飞鸟口衔食,引雏上高枝。高枝但各有,安知宜不宜"写出了自然界母爱的一幕,飞鸟为其雏鸟寻找安全的地方栖息。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生活境遇的反思和选择。

最后两句"止止复何云,物情何自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间纷扰、不再为私己之情所困的境界。诗中多处使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憧憬。

收录诗词(3)

窦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唐大臣。工部尚书窦诞之玄孙。以门荫累官御史中丞。参习法令,通政术,“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唐德宗时以为宰相,“阴狡而愎,恃权而贪”,因故贬至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宣武节度使刘士宁送给绢五十匹,湖南观察使李巽上疏检举他“交通藩镇”。德宗怒欲杀之。陆贽替说情,才未被杀,贬作郴州(湖南省郴州市)别驾(总秘书长),隔年,再贬驩州(现越南荣市)司马。不久赐死。全部家产、奴仆送至长安,连头上戴的发簪也充公

  • 字:时中
  • 籍贯: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西北)
  • 生卒年:733~792年

相关古诗词

登潜山观

山势欲相抱,一条微径盘。

攀萝歇复行,始得凌仙坛。

闻道葛夫子,此中鍊还丹。

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

灵草空自绿,馀霞谁共餐。

至今步虚处,犹有孤飞鸾。

幽幽古殿门,下压浮云端。

万丈水声落,四时松色寒。

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

终当远尘俗,高卧从所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贞懿皇后挽歌三首(其一)

二陵恭妇道,六寝盛皇情。

礼逊生前贵,恩追殁后荣。

幼王亲捧土,爱女复连茔。

东望长如在,谁云向玉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贞懿皇后挽歌三首(其二)

后庭攀画柳,上陌咽清笳。

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

寿宫星月异,仙路往来赊。

纵有迎仙术,终悲隔绛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过担石湖

晓发渔门戍,晴看担石湖。

日衔高浪出,天入四空无。

尺寸分洲岛,纤毫指舳舻。

渺然从此去,谁念客帆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