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讲艺欣闻暂息兵,槐花秋晚诏群英。
胡尘不隔蟾宫路,镜水初题雁塔名。
礼盛邦侯开宴豆,道隆乡老萃簪缨。
更期妙手皆穿的,荐士吴僚亦与荣。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鹿鸣燕诗送诸进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庆祝与期盼的情绪。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盛世图景,表达了对新科进士的贺喜以及对于他们未来事业的美好预期。
"讲艺欣闻暂息兵,槐花秋晚诏群英。" 这两句开篇便以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眼前,讲武之地传来停战的佳音,秋末时节皇帝颁布诏书召集各路英雄。这里既映射了国家安宁的景象,也预示着人才济济、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
"胡尘不隔蟾宫路,镜水初题雁塔名。" 胡沙之地不再阻隔通往蟾宫(神话中的月宫)的道路,而是以平和开放的心态迎接四方才子;“镜水”清澈如同明镜,“雁塔”的名字被人们所传颂。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文化交流盛行、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的景象。
"礼盛邦侯开宴豆,道隆乡老萃簪缨。" 诗中的“礼盛”表明礼仪之邦的繁华,而“邦侯开宴豆”,则是指国君为庆祝新进士而举行的盛大宴会;至于“道隆乡老萃簪缨”,则描绘了尊敬乡村耆宿、学术传承的场景。
"更期妙手皆穿的,荐士吴僚亦与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才子的殷切期待和美好祝愿。“妙手”指的是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皆穿的”,意在于希望他们都能取得显赫成就;“荐士吴僚亦与荣”,则是说吴僚这位贤士也同样地分享着这一荣耀。
整首诗通过对盛世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新进士的祝福以及对于未来文化繁荣、学术昌盛的美好愿望。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穷腊冰霜千里客,此行何事更间关。
永怀契阔徒酸鼻,无力吹嘘祇厚颜。
铅椠一囊身计拙,烽烟匝地世途艰。
曳裾端向龙门去,清梦犹应忆故山。
自提乌合众,南北久跳梁。
避事几危国,专权拟僭王。
然脐诛未快,擢发罪难详。
膏血污砧斧,何曾洒战场。
溅溅小水暗通池,熠熠高花乱出篱。
知有精庐潜寂寞,更忻蜡屐共襟期。
茗芽未辨三汤试,麦饼先尝十字炊。
几许幽奇待知己,品题政在一篇诗。
回薄湍流漾翠岑,夷犹一舸纵幽寻。
幔亭落日笙箫远,毛竹连云洞府深。
似有碧鸡翔木杪,谁将丹鹤写岩阴。
神仙可学非身外,多少游人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