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再挽王长公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表达了对王长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联“四部书成兴未穷,名山随处勒崆峒”描绘了王长公著作丰富,学问深邃,犹如名山大川,无论何处都能留下他的足迹和智慧的印记。这里以“四部书”象征王长公的学术成就,以“名山”比喻学问的广博与深远,“崆峒”则借指王长公的学问如同崆峒山一般,令人景仰。
颔联“开函再睹三坟出,列架浑疑二藏同”进一步赞美王长公的学识渊博,如同打开书籍再次见到古代圣贤的智慧,排列的书架上仿佛集齐了佛教和儒家的经典,暗示王长公的学问涵盖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
颈联“大业龙门卑马史,奇文虎观陋扬雄”通过对比,赞扬王长公的学术地位超越了传统的历史记载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如同龙门大业般宏伟,又不同于马史的平凡,更胜于虎观和扬雄的文学成就,强调了王长公在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
尾联“平生谬作谈玄客,寂莫侯芭鬓已蓬”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达了自己虽曾谈论玄妙之学,但与王长公相比,实为微不足道。同时,以“侯芭鬓已蓬”形象地描绘了岁月流逝,自己的年华已逝,暗含对王长公的无限敬仰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长公学术成就的赞美,以及对自己与之相比的自谦,展现了诗人对前辈学者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