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往三沙有怀玉山徵君会稽外史

海门自与碧天通,独驭灵槎远向东。

一道银潢秋浪白,三洲金刹日华红。

龙吹花雨惭闻法,鸟语云樯喜报风。

无奈思君重回首,依依江树送冥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前往三沙时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首联“海门自与碧天通,独驭灵槎远向东”,以海门与碧天相连的壮阔景象开篇,暗示诗人独自驾驭着心灵之舟,向着远方东行,暗含着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决心。

颔联“一道银潢秋浪白,三洲金刹日华红”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银潢(银河)与秋浪交织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三洲上的金色佛塔在日光下闪耀,色彩鲜明,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龙吹花雨惭闻法,鸟语云樯喜报风”则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来表达情感。龙吹花雨,鸟语云樯,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龙吹花雨,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谦逊与敬畏;鸟语云樯,则表达了对友人消息的喜悦与期盼。

尾联“无奈思君重回首,依依江树送冥鸿”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在即将离开之际,诗人回首望向江边的树木,仿佛它们正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为他送别,寓意着友情的深远与不朽。冥鸿,即鸿雁,古人常用以比喻高飞远行之人,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友人的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旅程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题赵魏公墨竹

魏公仙者徒,清风动千古。

梦断江南春,飘飘游帝所。

钧天张乐如洞庭,十二参差鸾凤鸣。

归来记得当时曲,写作《湘灵鼓瑟》声。

高秋素壁含萧飒,彷佛凉风起阊阖。

满天明月浸沤波,岁晏怀人霜露多。

形式: 古风

秦鹿行

望夷宫中养秦鹿,百二山河春草绿。

穿花尚作呦呦鸣,宁识外人须尔肉。

李斯父子牵黄犬,上蔡东门志何浅。

血污云阳腰领红,狡兔纵肥能几脔。

阉高貌软足心路,称马献君君不悟。

群臣相视莫敢非,只恐出言丞相怒。

丞相怒,秦祚移。

函谷不守秦鹿驰,高材疾足争逐之。

项王叱咤起,乌骓日千里。

逐之不得不肯止,人疲马困乌江死。

沛公隐芒砀,手剑三尺长,网罗一举围咸阳。

扼其角,刳其肠,食肉寝皮传后王。秦鹿死,走狗烹。

后人不用悲韩彭,帝王神器匪力争。

炎炎火德多洪福,前有高皇后文叔。

回首平灵莽卓生,汉业亦同蕉下鹿。

形式: 古风

鸿门会

云成龙,气成虎,椎鼓撞钟宴真主。

披帷壮士发指冠,侧盾当筵请公舞。

白发老臣心独苦,玉玦三看君不语。

五星东井夜联珠,天狗欃枪落如雨。

鸿沟咫尺接鸿门,千里神骓一夜奔。

君不见龙泉影里重瞳瞽,玉斗声中五体分。

形式: 古风

朱虚侯行酒歌

长乐宫中女天子,盛设宾筵欢戚里。

百官侍坐莫敢违,诸吕諠阗笑声起。

御史中丞不纠仪,叔孙制作成虚礼。

朱虚奉敕起行觞,手提三尺昆吾钢。

田歌声振野鸡伏,颈血光寒汉道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