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翥的《三峡桥》,描绘了诗人疲惫于世事后的登临体验。首句“倦游华发冷萧骚”,以个人的疲倦和白发衬托出心境的落寞与环境的清冷,透露出一种人生沧桑感。接着,“长夏来登三峡桥”点明了季节和地点,夏日炎炎热浪中,诗人选择登桥远眺,寻求片刻清凉。
颔联“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运用拟人手法,写山间云雾缭绕如同吐出,溪水冻结如雪,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三峡地区特有的气候特征,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不居的感慨。
颈联“陆公泉在犹堪汲,五老峰高不易招”提及陆公泉和五老峰,前者可能是指当地的历史遗迹或名胜,后者则象征着高峻难以攀登,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尾联“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以“客子”自比,表达了诗人登桥之际,心中涌起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仿佛衣袂已在风中飘动,暗示了他对仙道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厌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峡桥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