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寄子由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翻译

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就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在湖面上飞快来去。船上的采菱女们一齐唱着采菱歌,歌声悦耳动听。
平原之上,水云相接之处,水天一色,碧波荡漾。小楼之外,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济南风光如此大好,但依然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

注释

鉴新磨:像新磨的铜镜。
采菱歌:乐府曲名,梁武帝《江南弄》七曲之五《采菱曲》,此指陈州女子所唱。
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
暮云: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后以“暮云春树”比喻对友人的思念,这里指暮云遮住望眼,看不见济南。
归去:指苏辙任满,将召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柳花飞处麦摇波"写出了春风中柳絮纷飞,麦田随风起伏的生动画面,富有生机。"晚湖净鉴新磨"则以湖面如镜比喻夜晚湖水清澈,如同新磨过的铜镜。"小舟飞棹去如梭"通过小船轻快地穿梭,传达出湖上活动的热闹与欢乐,人们齐声歌唱采菱歌,增添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接下来的两句"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进一步描绘了广阔的平原上水天一色,小楼在晴朗的天气中显得宁静而宜人。然而,诗人的情感转向了对远方济南的思念,"济南何在暮云多"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挂念,以及因暮云浓厚而无法望见济南的惆怅。

最后,诗人以"归去奈愁何"收尾,流露出强烈的归乡之情,但又为无法排解的离愁所困扰,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表达对友人思念和生活感慨的优美词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閒。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东武雪中送客

相逢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

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

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

转头山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

云海光宽,何处是超然。

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阑。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灰]韵

阳关曲.答李公择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形式: 词牌: 阳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