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直道人间未可孤,朝廷有意用真儒。
故将通鉴烦司马,不使春秋欠董狐。
握节米猪高节不,盗名齐豹得名无。
若商败狄鏖秦事,先轸何尝是匹夫。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典学术的尊重与期待,以及对历史评价标准的坚持。诗中的“直道人间未可孤”表明诗人认为在人世间,应秉持真实的儒家思想来指导行为和判断。“朝廷有意用真儒”则指出朝廷应当使用真正的儒学来治理国家。
接下来的“故将通鉴烦司马,不使春秋欠董狐”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详尽的史书(如《资治通鉴》)来辅助宰相,使得史官(比喻为“司马”和“董狐”)能够公正地记录历史事件。
中间两句“握节米猪高节不,盗名齐豹得名无”通过对比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与名声的看法。其中,“米猪”是指古代忠诚之士,而“齐豹”则是贪婪之辈;这两句强调了真正的节操和虚假的名声之间的差异。
最后,“若商败狄鏖秦事,先轸何尝是匹夫”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个人看法。其中“商”、“狄”指的是古代民族,而“秦事”则可能指秦朝的一些行为;“先轸”是一个历史人物,而“匹夫”意指平凡之人。这两句通过历史事件来强调诗人的个性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历史评价以及个人品德的重视。它不仅是对古代学术与道德的颂扬,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和思考。
不详
江边回首见峥嵘,砥柱颓波气象狞。
三面好山俱觌面,一泓寒绿不闻声。
月从康节诗边吐,风向包羲易里生。
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须著脚外间行。
青宫楼观近尧阶,班列屏风间坐开。
人羡杜閒生杜甫,天教苏颋继苏瑰。
马归禁苑行边柳,鹤伴平山隐处梅。
我恨长镵斸黄独,兀年无计策衰颓。
缝掖无由挂铁衣,剑花生涩马空肥。
灯前草就平南策,一夜江神涕泣归。
龙穴潜幽通海潮,璇宫突兀插云霄。
三千世界诸天近,百二山河故国遥。
寥落偏城连谷口,荒凉古寺倚山腰。
溪南可款门脩竹,何况丁宁已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