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蔡哲夫新得汉六花铜镜拓本

恨煞蛾眉眼底波,残铜犹得一摩挲。

秋来憔悴知谁见,醉后低徊奈汝何。

顽质尚供当世惜,幽光曾閟古人多。

寄言汉镜台中客,莫为新妆更洗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深深怨恨那女子眼中的秋波,哪怕残破铜镜也能被抚摸。
秋天来临,她的憔悴又有谁知道?喝醉后独自徘徊,又能如何对待你?
顽固的质地仍值得当今之人珍惜,幽深的光芒曾被古人珍藏无数。
我告诉镜台中的过客,不要为了新的妆容而再次清洗打磨。

注释

恨煞:极恨,非常怨恨。
蛾眉:女子细长的眉毛,代指美女。
残铜:破旧的铜镜。
顽质:坚固不易改变的质地。
幽光:暗淡但珍贵的光芒。
汉镜:古代中国的镜子,这里可能象征古老的智慧或历史。
新妆:新的打扮或妆容。
洗磨:清洗和打磨,这里指改变。

鉴赏

这首诗是黄节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题目为《题蔡哲夫新得汉六花铜镜拓本》。黄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一面古老的汉六花铜镜进行了描绘和咏叹。

诗中的“恨煞蛾眉眼底波”表达了诗人对这面镜中所映照出的历史沧桑之感,"蛾眉"指的是细腻如同蛾翼的古代女子画上的眉毛,而"眼底波"则是镜中的反射,流露出一种深远而又淡漠的历史感。"残铜犹得一摩挲"则描绘了这面古镜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留着其原有的光泽和纹理。

诗人在“秋来憔悴知谁见”中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感,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憔悴"则是形容心情的落寞。"醉后低徊奈汝何"表达了诗人在醉酒之后,对这面古镜所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顽质尚供当世惜,幽光曾閟古人多”则是对这面铜镜的珍视和敬畏,它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传承,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顽质"指的是铜镜坚硬的质地,而"幽光"则是古代所留下的光辉。

最后,“寄言汉镜台中客,莫为新妆更洗磨”是诗人对后人的劝告,不要为了追求新的装饰而将这面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铜镜进行无谓的打磨和改变。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之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古铜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破榴

蜂壳盈盈万颗珠,润于玛瑙浸冰壶。

吟心先自清如水,嚼了寒霜骨更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宿兴国寺方丈与客对床

世间何事能感人,诗人题咏为多情。

我亦执笔书长吟,诗吟未竟情已盈。

古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似祇今握手见肺肝,开口无毁誉。

古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何似祇今对床谈子虚,醉歌咍台笑庐胡。

昨宵春月如昼明,与君联诗到三更。

今宵夜雨如盆倾,与君齁齁直到街鼓鸣。

醒来莫问阴与晴,但听檐溜飞泉声。

明朝又作穿云行,巾纱杖竹鞋芒轻。

遇酒酌彼兕觥,逢花赏其芳馨。

见贤者如接芝兰,对俗子譬之蚊虻。

勿与物忤竞,勿为事绊萦。

陶然乐吾真,是谓羲皇人,是谓葛天民。

形式: 古风

寄谢叔通宗兄题耕隐诗韵

云陇躬耕新雨足,东阡南陌水奫沦。

市朝轩绂秋多事,鹿豕渔樵欣与邻。

我欲为谋三亩地,君能来共一犁春。

蚤知世路风波险,俛首无令愧野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懒庵

天寒日短道路长,白云飞处知吾乡。

大江之东渭之北,念我故人何可忘。

别来杨柳春依依,只今开到梅花香。

扁舟漫浪归未得,京尘海里安行藏。

身名未立仰天笑,床头夜夜鸣干将。

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常苍苍。

吁嗟无羽飞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

五云前坠满室光,报师之意无以将。

篇诗浓墨才淋浪,一声雁过天南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