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卖花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高燮所作,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描绘了一幅生活场景。诗人通过"煮玉到黄粱"的比喻,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理想破灭,犹如煮玉般耗费心力却未能实现。"没处商量"则表达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
"焦头烂额此何殃"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疲惫和痛苦,仿佛连灵魂都在火中煎熬,"愁只翼"形容内心的苦闷无法飞翔,"痛澈肝肠"则直接揭示了深重的情感创伤。接下来的"憔悴损红妆",通过女子的外貌变化,反映出生活的磨砺使她失去了往日的美丽。
"雏哺成行"可能象征着家庭的负担和责任,而"胡儿枉说有情郎"则表达了对伴侣或亲人的失望,认为他们并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最后两句"雨湿郊原花黯淡,人替埋香"描绘了凄凉的自然景象,雨水打湿了花朵,使得原本鲜艳的花儿失去生机,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哀伤心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生活细节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清末民初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