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金初时期的诗人张斛所作,题为《还家》。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句“云林无俗姿”,以“云林”象征高远、清幽的自然环境,而“无俗姿”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纯净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接着,“相对可终老”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余生的愿望,表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世俗的疏离感。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如何尘中人,不见青山好”,则揭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他感叹于自己作为“尘中人”,即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却未能真正欣赏到自然之美,尤其是那“青山”的美好。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或忽略自然之美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世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纯净生活的追求,是许多文人墨客在面对复杂社会时普遍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