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兄归隐蓝溪二首(其二)

京洛多高盖,怜兄剧断蓬。

身随一剑老,家入万山空。

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无人知此意,甘卧白云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京城洛阳多见达官显贵车马豪华,可怜兄长如断根蓬草飘泊无依。
自身随着腰间佩剑在岁月中老去,家园陷入万山之中空无音讯。
夜晚回忆起在萧关见到的明月,行路时感伤如易水旁的凄凉风。
没有人能理解这样的心情,宁愿独自安卧在白云缭绕的山中。

注释

京洛:京城洛阳,代指繁华之地。
高盖:指显贵的车马,象征权势。
怜兄:同情兄长。
剧断蓬:形容兄长漂泊无定,生活艰难。
身随一剑老:随身携带的剑伴随自己逐渐老去,比喻年华消逝。
家入万山空:家园隐于深山,显得空寂荒凉。
夜忆萧关月:夜晚回忆起在萧关(边塞地名)的时光和那里的月色。
行悲易水风:行走时悲伤,如同易水(典故地名,常与壮士出行相关)边的寒风。
此意:这种心境或意境。
甘卧白云中:甘愿隐居在云雾缭绕的山中,象征隐逸生活的闲适。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去亲人深切思念与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的诗句。首两句“京洛多高盖,怜兄剧断蓬”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的城市景象,但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兄弟的担忧和不舍。"高盖"指的是雄伟的建筑,而"剧断蓬"则是形容兄弟之间的情深且难以割舍。

接下来的“身随一剑老,家入万山空”则表达了诗人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携带着一把剑独自行走在茫茫人海中,同时他的心灵却已经远离尘世喧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归隐山林的情怀。

"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两句,则是诗人在夜晚时分,对遥远的萧关之月生出深深的怀念,并伴随着一股悲凉的情绪,在轻柔的风中前行。萧关月和易水风都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边塞之思与离愁的意象。

最后,“无人知此意,甘卧白云中”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超然。他的人生态度是如此淡泊,以至于连自己的内心世界都鲜有人能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安然地躺在白云之中,这些云仿佛成为了他灵魂的归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其一)

自卜闲居荆水头,感时相别思悠悠。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深巷久贫知寂寞,小诗多病尚风流。

昼公此去应相问,为说沾巾忆旧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其二)

三年无事客吴乡,南陌春园碧草长。

共醉八门回画舸,独还三径掩书堂。

前山雨过池塘满,小院秋归枕簟凉。

经岁别离心自苦,何堪黄叶落清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友人归荆楚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遰更伤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友人自荆襄归江东

商洛转江濆,一杯聊送君。

剑愁龙失伴,琴怨鹤离群。

楚驿枕秋水,湘帆凌暮云。

猿声断肠夜,应向雨中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