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马曰琯的《拟复竹西亭和洴江太史》描绘了诗人对竹西亭的深深怀念与感慨。首句“邗沟东畔竹西亭”点明地点,诗人站在邗沟边的竹西亭,引发他对往昔的回忆。次句“岁岁寻游感废兴”表达了诗人每年重游此地时,对亭子由盛转衰的感触。
接下来,“细雨斜廊还有井,夕阳秋寺欲无僧”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寂寥画面:细雨中的斜廊下尚存一口古井,而秋寺中僧人稀少,更显凄清。这两句寓含着历史沧桑与人事变迁的意味。
“几时碧玉围千个”以“碧玉”比喻竹子,感叹昔日繁茂的竹林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依旧红栏覆雨层”,暗示亭子的破败。最后一句“收取江南烟树色,苍茫祇借一枝藤”以江南烟树的色彩和一枝攀附其上的藤蔓,象征着诗人对美好过往的留恋,以及对眼前景象的无奈接纳。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竹西亭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旧日繁华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