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五首(其四)

金气白日来,疏黄满河关。

平居乏愉悦,况复身险艰。

一忆故乡居,一望客人还。

两心四海中,谁不伤朱颜。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性命君由天,安得易其间。

休悲砌虫苦,此日无人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金色的阳光照耀,稀疏的黄色充满河关。
平时生活就缺乏欢乐,更何况身处险境艰难。
一想起家乡的住所,一看到归客心生怀念。
两颗心在四海漂泊,谁能不为红颜易老而感伤。
双燕不愿在树上筑巢,浮萍无法离开水面。
生命由天定,怎能轻易改变。
别再悲伤阶下虫的苦楚,今天无人有空闲。

注释

金气:金色的阳光。
白日:白天。
疏黄:稀疏的黄色。
河关:河岸边的关隘。
平居:平时。
愉悦:欢乐。
身险艰:身处险境艰难。
故乡居:家乡住所。
客人还:归客。
伤:感伤。
朱颜:红颜。
双燕:两只燕子。
巢树:筑巢于树上。
浮萍:水上浮萍。
出山:离开水面。
性命:生命。
君由天:由天决定。
安得:怎能。
易其间:轻易改变。
砌虫:阶下虫。
苦:苦楚。
无人闲:无人有空闲。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和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诗人以“金气白日来,疏黄满河关”开篇,通过对秋日明朗、阳光普照以及河流两岸金黄色泽的描述,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紧接着,“平居乏愉悦,况复身险艰”表达了诗人在安逸生活中也难以找到快乐,反而是在困境中更加思念家乡。

“一忆故乡居,一望客人还”两句,则直接流露出诗人的怀乡之情。故乡的记忆和客旅的孤单,让诗人心生忧虑。随后的“两心四海中,谁不伤朱颜”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表明在广阔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使得美好的事物也会因为相思而显得无比珍贵。

接下来的“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着人世间种种困顿和阻隔。燕子不再筑巢,水藕也不出现在山中,这些生灵的行为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性命君由天,安得易其间”一句,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宿命论或佛教中的轮回观念,人的一切皆由命运所定,难以自主。这种无奈和接受的心态,使得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显得更加沉重。

最后,“休悲砌虫苦,此日无人闲”则是在劝诫自己不要过于哀伤小生命(如蚂蚁)的辛苦,因为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中,人们都没有时间去关心这些微小的事物。这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自我安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流露,展示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意境和情怀。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秋怀五首(其五)

龙荒变露色,燕雁南为客。

游子声影中,涕零念离析。

四时如车马,转此今与昔。

往叹在空中,存事委幽迹。

翩翩日敛照,朗朗月系夕。

物生春不留,年壮老还迫。

天机杳何为,长寿与松柏。

形式: 古风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

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

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

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

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

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

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惜无千金荅,愁思盈中肠。

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夜对月寄僧特

忆见特公赏秋处,凉溪看月清光寒。

今夕深溪又相映,特公何处共团圆。

形式: 七言绝句

秋夜闻郑山人弹楚妃怨

明月摇落夜,深堂清净弦。

中间楚妃奏,十指哀婵娟。

寥寥夜含风,荡荡意如泉。

寂寞物无象,依稀语空烟。

旅人多西望,客雁难南前。

由来感神事,岂为无情传。

容华能几时,不再来者年。

此夕河汉上,双星含凄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