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六十七)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山中的气候为何如此寒冷,自古以来并非仅在今年如此。
连绵的山峦常年积雪,幽深的树林常常升起雾气。
草在芒种节气之后生长,叶子在立秋之前落下。
这里有个沉醉于山水的人,他悄悄地观察,却看不见天空。

注释

山中:指代山岳之中。
何:为什么。
太冷:非常冷。
自古:从古至今。
非:不是。
今年:今年特别。
沓嶂:重叠的山峰。
恒:总是。
凝:积聚。
雪:雪。
幽林:幽深的树林。
吐烟:升起雾气。
草生:草开始生长。
芒种后:芒种节气之后。
叶落:叶子落下。
立秋前:立秋节气之前。
此有:这里存在。
沈迷客:沉迷于山水的人。
窥窥:偷偷地看。
不见天:看不见天空。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山秋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在山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寂寞。"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一句表明山中的寒冷并非今年才有的特殊现象,而是历年常态,但这年的感觉尤为深切。接下来的"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则具体描绘了山中积雪不化、树林间烟雾缭绕的景象。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表现了植物在季节更迭中的变化,草木刚刚生长出种子,就已是树叶纷纷掉落的时节,这段时间似乎特别短促,给人以匆忙感。最后两句"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则引出了诗人的身影,他沉迷于这深山之中,即使仔细观察,也难以窥见天空,彷如在表达一种精神状态——被大自然所包围,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切断。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六十八)

山客心悄悄,常嗟岁序迁。

辛勤采芝朮,搜斥讵成仙。

庭廓云初卷,林明月正圆。

不归何所为,桂树相留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诗三百三首(其七十三)

妇女慵经织,男夫懒耨田。

轻浮耽挟弹,跕躧拈抹弦。

冻骨衣应急,充肠食在先。

今谁念于汝,苦痛哭苍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诗三百三首(其七十四)

不行真正道,随邪号行婆。

口惭神佛少,心怀嫉妒多。

背后噇鱼肉,人前念佛陀。

如此修身处,难应避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诗三百三首(其七十五)

世有一等愚,茫茫恰似驴。

还解人言语,贪淫状若猪。

险巇难可测,实语却成虚。

谁能共伊语,令教莫此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