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宗操

少生我兮儿宁不知,儿奉嫡兮将尊父为。

父为尊兮宗庙斯敬,儿于所生兮岂忍忘之。

呜呼,天高以尊兮地顺以卑,儿心孔悲兮知者其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敬宗操》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宗族关系中尊卑秩序的理解与尊重。

诗的开篇“少生我兮儿宁不知”,以一种质朴而深情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出对宗族关系中尊卑秩序的探讨。接着,“儿奉嫡兮将尊父为”一句,点明了作为儿子应当遵循的礼制,即尊敬父亲,体现了儒家孝道的核心思想。

“父为尊兮宗庙斯敬”,进一步强调了父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这种尊贵地位延伸到宗庙祭祀中的体现,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然而,紧接着的“儿于所生兮岂忍忘之”一句,又提出了一个反问,似乎在质疑这种尊卑秩序是否真的能够忽视或忘记对母亲的爱与尊重,引发读者对传统礼制中女性地位的思考。

最后,“呜呼,天高以尊兮地顺以卑,儿心孔悲兮知者其谁”四句,以天地自然的比喻,表达了对宗族关系中尊卑秩序的深刻理解。天高代表着尊贵,地低象征着谦卑,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人类社会中尊老爱幼、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的体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内心的悲痛,即在遵循传统礼制的同时,如何平衡对不同亲人的爱与尊重,这既是个人情感的挣扎,也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表达对宗族关系中尊卑秩序的尊重与思考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复杂情感的洞察,以及对传统道德价值的深入探讨。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图茔致思四首(其一)宝涧操

群山巃嵷,孕厥灵兮。维石林林,粲列星兮。

水泉交流,树罗生兮。匪无谷城,可以藏兮。

不如此之,安且臧兮。公孙独贤,行四方兮。

谁捍牧采,无毁伤兮。瞻望弗及,涕泗滂兮。

形式: 乐府曲辞

图茔致思四首(其二)象山操

瞻彼象峰兮维麓陂陀,考昔早亡兮托体其阿。

儿焚黄兮亲知不知,儿树未兮日益以多。

呜呼,谓天匪高兮谓地不那,生不父识兮悲其奈何。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图茔致思四首(其三)凤山操

高哉凤凰山,下有寿母坟。

孤儿日种树,岁久皆成林。

林成使坟好,利尔非儿心。

一朝受王命,舍之登要津。

慈乌飞来树上栖,哑哑反哺鸣声悲。

尔乌有母伸其私,我独行役未能归。

侧身南望涕涟洏。

形式: 乐府曲辞

图茔致思四首(其四)涂岭操

涂岭崔嵬,深谷逶迤。营彼中藏,厥土攸宜。

象峰东委,凤山北峙。去父母居,不远伊迩。

瑕邱云乐,蘧瑗请前。子高复事,择不食焉。

君子之与,惟中道处。观于九原,吾其归汝。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