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迥晨光独早回,放船东下兴悠哉。
西风袅袅携将去,细雨冥冥看得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深的作品,名为《宜春解缆》。诗人以独自早晨乘船东下为背景,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江迥晨光独早回" 这一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诗人独自一人在晨光中划船返回。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孤独,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我享受的意境。"迥" 字用得好,给人以江面辽阔无垠之感。
"放船东下兴悠哉" 这里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和自由。他放开船只,让其顺流而下,而自己则沉浸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中,享受着旅途的乐趣。"兴悠哉" 四字,既是对旅程愉快情绪的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开朗。
"西风袅袅携将去" 这一句描写了秋天的西风,它轻柔而又不失力量,带着诗人的船只缓缓前行。"袅袅" 字眼生动地刻画出微风拂面的感觉,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舒适而又略带凉意的秋风。
"细雨冥冥看得来" 这句则勾勒出了细雨纷飞的景象。诗人在船上,通过细雨的朦胧之中,依稀可辨世界的轮廓。这不仅是对视觉效果的描绘,更是对心境的一种写照。在细雨中看世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内在的情感和哲思。它不仅是一次旅行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不详
不许抬头篷底下,仅容舒膝簟中间。
听风听雨听滩浪,才得晴时出看山。
毛颖诸孙二十辈,千里相看谁与同。
有两客卿变名姓,乌有先生亡是公。
桑里相闻路一程,无从款接笑谈清。
那知邂逅论诗处,秋满潇湘雁送声。
谁借毛锥千字力,曲留髯叟百年身。
未能晦迹终难保,樗栎林间是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