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题为《松滋》,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松滋河决口后,堤坝修复工程的艰难与漫长。诗中流露出对修防官吏的关切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民生计的忧虑。
首句“松滋前决口”,简洁地勾勒出事件的背景——松滋河在前方决堤,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接着,“闻尚驻工官”一句,点明了尽管面临困境,但仍有官员驻守现场,负责修复工作,展现出一种积极应对的态度。
“四载已云久,一堤如此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修复工作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四载的时间看似漫长,但对于修复堤坝这一艰巨任务来说,却显得格外短暂,凸显了工程的复杂与艰巨。
“春江宁禁涨,遗户得无殚”则进一步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春天的江水上涨,对于已经受损的堤坝来说,无疑是一大威胁,而沿岸的居民生活可能因此陷入困境。“宁禁涨”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遗户得无殚”则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最后,“寄语修防吏,盘飧尔固安”一句,诗人直接向负责修复堤坝的官员发出呼吁,希望他们能确保食物供应的稳定,让参与修复工作的人员能够安心工作,体现了对一线工作者的体恤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是清代文学作品中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