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送蜀客

画船横倚烟溪半。春入吴山遍。

主人凭客且迟留,程入花溪远远。

数声芦叶,两行霓袖,几处成离宴。

纷纷归骑亭皋晚。风顺樯乌转。

古今为别最消魂,因别有情须怨。

更独自、尽上高台望,望尽飞云断。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惆怅。

“画船横倚烟溪半”一句,以“画船”起首,既点明了送别的具体场景,也通过“横倚烟溪半”传递出一种静谧与美好的意境。接着“春入吴山遍”,则是通过春光普照,烘托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诗人在“主人凭客且迟留,程入花溪远远”中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挽留之情和离别时难以割舍的心情。这里的“迟留”和“远远”,都暗示着不愿离别的情感。

接下来的“数声芦叶,两行霓袖,几处成离宴”进一步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数声芦叶”可能是指船行水面时的轻微声音,或是比喻离别时的惆怅心情;“两行霓袖”,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不舍;而“几处成离宴”,则是在强调送别的场合之多,增添了一种离别的频繁和难以忘怀。

“纷纷归骑亭皋晚”一句,以“纷纷归骑”形容返程时众多马匹的景象,同时通过“亭皋晚”,表达了送别到日落黄昏时分离的凄凉。

诗尾“风顺樯乌转,古今为别最消魂,因别有情须怨。更独自、尽上高台望,望尽飞云断”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在这里,“风顺樯乌转”描绘了送别时的天气状况,可能暗示着一丝安慰或是自然界对离别之情的回应;“古今为别最消魂”表达了诗人认为这次离别在古往今来中都极其悲痛,足以令人心神俱灭;接着,“因别有情须怨”,则是对离别造成的心灵创伤和不满之情的流露。

最后,“更独自、尽上高台望,望尽飞云断”一句,诗人登上高台,极目远眺,只见云海茫茫,却难以寻觅到友人的踪迹,这种视线上的“断”,也映照出了心中的孤寂与断绝。

收录诗词(191)

张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字:子野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 生卒年:990-1078

相关古诗词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形式: 词牌: 谢池春慢

塞垣春.寄子山

野树秋声满。对雨壁、风灯乱。

云低翠帐,烟销素被,签动重幔。

甚客怀、先自无消遣。更篱落、秋虫叹。

叹樊川、风流减。旧欢难得重见。

停酒说扬州,平山月、应照棋观。

绿绮为谁弹,空传广陵散。

但光纱短帽,窄袖轻衫,犹记竹西庭院。

老鹤何时去,认琼花一面。

形式: 词牌: 塞垣春

感皇恩.安东少师访阅道大资同游湖山

廊庙当时共代工。睢陵千里远,约过从。

欲知宾主与谁同。宗枝内,黄阁旧,有三公。

广乐起云中。湖山看画轴,两仙翁。

武林嘉语几时穷。元丰际,德星聚,照江东。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小重山

万乘靴袍御紫宸。挥毫敷丽藻,尽经纶。

第名天陛首平津。东堂桂,重占一枝春。

殊观耸簪绅。蓬山仙话重,霈恩新。

暂时趋府冠谈宾。十年外,身是凤池人。

形式: 词牌: 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