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观弟避难

北风行黑杀,东南天柱折。

忠臣锯解头,文士刀抉舌。

我亦走危途,腥埃蒙面铁。

攀缘极棱层,双跟迸皴血。

山人邂逅惊,强颜取容悦。

班荆分菜糜,儿童笑流歠。

荼毒复荼毒,难说更难说。

十月初五夜,山林阴气合。

骨肉复何之,无从知死活。

眼光射先庐,山人火烈烈。

虎狼相往来,左右无寸挟。

吞声哭达旦,忽与妻孥接。

相持牵衣裳,透肤霜露浃。

何时是归时,细思增郁结。

且见脊令飞,绕树日千匝。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风吹来杀气弥漫,东南天柱似乎断裂。
忠诚的大臣被锯下头颅,文人被割去舌头。
我也走在危险的路上,满面尘土铁一般沉重。
艰难攀爬陡峭山峰,双脚磨破鲜血淋漓。
山中隐士遇见我,惊讶之余勉强露出笑容。
我们席地而坐分享菜肴,孩子们欢笑着饮水。
残酷再加残酷,难以言表的痛苦。
十月十五夜晚,山林间阴冷气息交融。
亲人的命运如何,生死无从知晓。
目光投向故乡,山人内心如火燃烧。
虎狼横行,四周无处藏身。
无声哭泣直到天明,忽然与妻儿相见。
紧紧相拥,寒霜露水浸透衣物。
何时才能回家,深思之下愁绪更浓。
只能看见鹡鸰鸟飞翔,绕树盘旋无数圈。

注释

北风:寒冷的北风。
行:行进。
黑杀:杀气腾腾。
天柱:比喻国家的支柱。
忠臣:忠诚的官员。
锯解:被锯断。
文士:文人。
刀抉:被刀割。
腥埃:血腥和尘埃。
蒙面:遮住脸。
棱层:陡峭的山峰。
迸:溅出。
山人:隐士。
邂逅:偶然相遇。
班荆:在地上铺荆草。
菜糜:粗糙的食物。
儿童:小孩。
流歠:饮水。
荼毒:极度折磨。
更难说:更加难以言说。
十月初五夜:农历日期。
阴气合:阴冷之气交汇。
骨肉:亲人。
何之:何处去。
眼光射:目光投向。
先庐:故乡。
山人火烈烈:山人内心激愤。
虎狼:比喻恶势力。
寸挟:藏身之处。
吞声哭:无声哭泣。
达旦:直到天亮。
妻孥:妻子和孩子。
透肤霜露浃:肌肤被霜露湿透。
归时:回家的时候。
郁结:愁闷。
脊令:鹡鸰鸟。
日千匝:一圈又一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困苦。"北风行黑杀,东南天柱折"运用比喻,暗示北方战事残酷,国家栋梁倒下。"忠臣锯解头,文士刀抉舌"揭示了忠良遭受酷刑的悲惨景象。诗人自身身处险境,"腥埃蒙面铁"形象地写出环境的恶劣和自身的艰辛。

在艰难中,诗人与山人相遇,共度难关,"班荆分菜糜,儿童笑流歠"展现出一丝生活的温情。然而,苦难并未结束,"荼毒复荼毒,难说更难说"表达了对无尽苦难的深深忧虑。夜晚降临,"十月初五夜,山林阴气合"渲染出恐怖气氛,家人生死未卜,诗人内心充满焦虑。

"眼光射先庐,山人火烈烈"象征着希望与绝望交织,"虎狼相往来,左右无寸挟"形容局势动荡不安。诗人深夜哭泣,与妻儿重逢,"相持牵衣裳,透肤霜露浃"描绘出亲情的温暖与生活的艰辛。最后,诗人期盼归期,但现实却令人沮丧,只能看着"脊令飞,绕树日千匝",寓意生活如鸟儿般无定所,充满了无奈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战乱年代人民的苦难与挣扎,以及对和平与团圆的深深渴望。陈著的笔触深沉而感人,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吴山甫

谁敲拄杖碧溪湾,得见霞城老则山。

对面相惊风鉴旧,论心不放雨镫閒。

浮生梦蚁凄凉外,春事啼鹃远近间。

幸有新诗相慰藉,忍攀垂柳送东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弟观用王介甫桃源行韵写感为西湖行

钱塘江头驻龙马,西湖风光甲天下。

西湖西边屋万閒,中有沈沈醉花者。

莺莺燕燕日日春,萍齑豆粥蜡代薪。

黑杀吹飙忽过江,忧贻君父辱在臣。

烽火连天天已近,浪将督师答天问。

畏缩不前江神嗔,坐受排墙侣西晋。

我行六桥扇障尘,仰面发恸风岸巾。

误国至此脐莫噬,安得包胥哭向秦。

形式: 古风

次韵弟观用陶元亮归田园居韵

麻麦在东阡,桑柘在南陌。

鸟飞鱼在渊,生意各自适。

相逢如相知,非苟旦与夕。

此心乃平生,谁能开閒隙。

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

役役本无名,于何见劳绩。

富贵死之除,清閒终有益。

形式: 古风

次韵弟观过黄山

晓雨才收数点轻,江云未放十分晴。

舟行曲港难为纤,峰有佳山莫问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