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即事三首(其二)

无酒穷愁结自舒,饮河求满不求馀。

身登霄汉平时第,家得干戈定后书。

富贵敢期苏季子,清贫方见马相如。

明时用即匡君去,不用何妨却钓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没有酒也能排解忧愁,只求满足不贪求多余。
在太平盛世考取高官,家中安定才收到家书。
期待富贵能如苏秦般显赫,清贫时也能像马相如一样坚韧。
在明君时代若被任用就辅佐国君,不被用时不妨去钓鱼享受生活。

注释

无酒:没有酒。
穷愁:困苦和忧虑。
结自舒:自然化解。
饮河:比喻尽力获取。
求满:求得满足。
不求馀:不贪求多余。
身登:登上。
霄汉:天空。
平时第:平常的科举名次。
家得:家中得到。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结束。
定后书:战乱平定后的家信。
富贵:富贵。
敢期:敢于期待。
苏季子: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以合纵连横之策闻名。
马相如:马援,东汉名将,清贫而有大志。
明时:清明的时代。
用即:一旦被任用。
匡君:辅佐国君。
去:离开。
何妨:何妨,有何不可。
却钓鱼:去钓鱼,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的作品,名为《长安即事三首(其二)》。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无酒穷愁结自舒,饮河求满不求馀。”表达了诗人在没有酒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不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只希望能有足够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身登霄汉平时第,家得干戈定后书。”这里的“霄汉”指的是天上的星宿,“干戈”则是古代兵器的名称。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不仅能够登上高远之处去观察世间,而且即使家中有兵器,也只是放在后院作为装饰,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富贵敢期苏季子,清贫方见马相如。”这里提到的“苏季子”和“马相如”都是历史上的贫士,他们在贫困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操守和品格。诗人通过这两位人物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于那些能够在富贵中保持本色的者的期待。

“明时用即匡君去,不用何妨却钓鱼。”“匡”字在这里有辅助之意,表示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出手相助。而“不用何妨却钓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的态度,即当政治生活不需要自己的参与时,便会选择退隐去钓鱼,以此来保持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富贵与清贫,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保持个性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生活中辅助君主、匡扶时政的责任感,以及在不被需要时选择退隐的智慧。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长安即事三首(其三)

拖紫腰金不要论,便堪归隐白云村。

更无名籍强金榜,岂有花枝胜杏园。

绮席促时皆国器,羽觥飞处尽王孙。

高眠亦是前贤事,争报春闱莫大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长安述怀

黄河冰合尚来游,知命知时肯躁求。

词赋有名堪自负,春风落第不曾羞。

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

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城上寒来思莫穷,土囊萍末两难同。

飘成远浪江湖际,吹起暮尘京洛中。

飞雪萧条残腊节,落花狼藉古行宫。

春能和煦秋摇落,生杀还同造化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紫气天元出故关,大明先照九垓间。

鳌山海上秦娥去,鲈鲙江边齐掾还。

青帝郊坰平似砥,主人阶级峻如山。

蟠桃树在烟涛水,解冻风高未得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