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绛为悼念陈大夫所作的挽诗。诗中描绘了陈大夫在国家危难之际,英勇牺牲的情景,展现了其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族的尽责。
首句“水犀军散士心移”,形象地描绘了战局的惨烈,水犀军溃散,士气低落,暗示了局势的恶化。接着,“五十馀城渐不支”进一步说明了形势的严峻,众多城池相继失守,难以支撑。
“一死报君闽陷日,孤臣尽节妇亡时”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高度赞扬了陈大夫在福建沦陷之时,以身许国,英勇献身的精神。他不仅是忠于君主的孤臣,也是尽职尽责的丈夫,在妻子去世之时,仍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
“黄麻暂慰重泉恨,碧血长留万姓悲”表达了对陈大夫英魂的哀悼和怀念。黄麻象征哀悼,碧血则代表了陈大夫的英勇牺牲,他的精神将永远被人民铭记,成为万民悲痛的源泉。
最后,“况有佳儿能继述,直声偏起后人思”指出陈大夫不仅在生前为国捐躯,死后还留下了优秀的儿子,能够继承他的遗志,使得他的名声和事迹在后人心中长久流传,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陈大夫英勇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平与安宁的深深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