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儒官少公事,閒坐如家居。
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
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
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嘉蔬。
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
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馀。
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
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
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家中安逸自得的生活状态。"儒官少公事,閒坐如家居"表明诗人不是繁忙的官员,而是有着闲暇时间能够安坐于家庭之中。"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则写出了诗人在室内关上门窗,倾听外面风雨声,同时翻阅书籍,这两件事都表现出一种静谧与思考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嘉蔬。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馀。"则展现了诗人生活中的细节:借书瓻(即借酒杯),小酌而饮,不需购买;家中可能还有苜蓿盘和园丁送来的蔬菜;溪童钓鱼偶尔能得寸鱼;采薇拾橡栗,视之已有剩余。这些描写都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最后两句"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选择。他感念天地的恩赐,没有抛弃那些看似无用的学者(即自己);如果放弃目前的生活,将会如何?狂士多迷失方向,最终还是觉得没有比归隐田园更好的选择,一心一意在溪上耕作。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和满足,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花姨夜捣守宫血,染就南枝花貌别。
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冻雪。
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频看亦生缬。
东阑更有萼绿华,精神标致尤清绝。
先生焚香读书处,把酒花前相暖热。
群蜂知香不知色,一枝肯许儿童折。
两株横卧处士桥,梦中归踏孤山月。
梅花先受东君知,一晴开遍南北枝。
吴姬持杯劝客醉,已恨赏花三日迟。
主人惜花不惜酒,自摘一枝春在手。
大开笑口问东风,金谷几人曾白首。
素禽敏疾出扶馀,六翮双拳胆气粗。
海外天鹅能独击,云间俊鹘敢齐驱。
㩳身直上非无见,恋主归来不待呼。
渭水鹰扬亦如此,好将粉墨写成图。
有涯本无涯,后觉即先觉。
名利念既轻,生死路不错。
棋枰几胜负,只看末一著。
寄语耽酒人,饮时自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