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姨夜捣守宫血,染就南枝花貌别。
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冻雪。
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频看亦生缬。
东阑更有萼绿华,精神标致尤清绝。
先生焚香读书处,把酒花前相暖热。
群蜂知香不知色,一枝肯许儿童折。
两株横卧处士桥,梦中归踏孤山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东园中赏玩红梅的景象。开篇"花姨夜捣守宫血,染就南枝花貌别"写出了红梅在月光下更加鲜艳夺目的情景,仿佛是神仙中的美女用心血染红了花瓣。
接着"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冻雪"则透露出诗人夜饮之后,清晨依旧沉醉于酒意之中,而外面春天的气息已经醇厚,阳光下的冰雪也在融化。这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
"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频看亦生缬"表达了诗人对于红梅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更有深层次的情感寄托。即使年事已高,但每一次细看这些花朵,都能激起内心的波澜。
"东阑更有萼绿华,精神标致尤清绝"则描绘了园中不仅红梅美丽,连其他植物如蕊绿色的花卉也都精神抖擞,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这里通过对比,强化了红梅的独特之美。
"先生焚香读书处, 把酒花前相暖热"写出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有书卷和香气,还有一壶温暖的酒,与满园春色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安逸。
"群蜂知香不知色,一枝肯许儿童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理解。蜜蜂虽然能感受到花香,却不能欣赏到花的颜色美丽,诗人却愿意让孩子们折取一枝,以此传递对后世的美好祝福。
最后"两株横卧处士桥,梦中归踏孤山月"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在夜晚入睡时,心中还徘徊于那两棵横卧的梅树下的小桥,以及梦中的孤独高山和清冷月光。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摹,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红梅与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生活情趣以及超然物外的心灵追求。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梅花先受东君知,一晴开遍南北枝。
吴姬持杯劝客醉,已恨赏花三日迟。
主人惜花不惜酒,自摘一枝春在手。
大开笑口问东风,金谷几人曾白首。
素禽敏疾出扶馀,六翮双拳胆气粗。
海外天鹅能独击,云间俊鹘敢齐驱。
㩳身直上非无见,恋主归来不待呼。
渭水鹰扬亦如此,好将粉墨写成图。
有涯本无涯,后觉即先觉。
名利念既轻,生死路不错。
棋枰几胜负,只看末一著。
寄语耽酒人,饮时自斟酌。
山城历日到每迟,新春残腊俱不知。
若非一鞭醒寒梦,梅柳争春无了时。
牛刀小试东风手,目中全牛果何有。
勾芒舁归古庙中,官吏升堂酌春酒。